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18斤!马关发现巨型野生菌
发布时间:2025-07-22 10:59:33
7月21日清晨,马关县农贸市场内,一丛重达18斤的巨型野生菌引发市民围观。
菌丛由数十朵乳白色菌盖组成,菌根粗壮如树根,整体形似巨型蘑菇伞,散发着淡淡菌香。现场有老人惊叹:“采了一辈子菌,没见过这么大的!”这罕见的巨型菌丛瞬间成为市场“明星”,吸引众多市民驻足拍照、议论纷纷。
据菌主王保荣介绍,他是在7月20日下午上山劳作时意外发现这丛巨型菌群。当时,他正在树林里除草,不经意间瞥见这丛“庞然大物”,菌根紧密相连如一体,单朵菌盖比成年人的手掌还大,他们当地称这种菌子为“金菇”。王保荣还说道,前两天村里其他人也找到了这种菌子,是可食用菌种,自己吃过,口感接近平菇,肉质厚实,味道鲜美。
巨型菌被运至市场后,迅速成为焦点。摊位前围满了人,大家纷纷伸出手,比划着菌子的大小,惊叹声此起彼伏。
“在马关生活了60多年了,我还是第一次见这么大的菌子。以前见过的菌子,最大的也就几斤重,这都快赶上小娃娃的重量了,真是稀奇!”市民田春哲说。
面对这丛罕见的巨型菌,不少人对其价值充满好奇,纷纷猜测价格。最终,该菌丛以320元的价格被隔壁摊主购得。吸引了更多顾客光顾摊位,同时她表示自己也想品尝一下这“巨无霸”菌子的独特风味。
菌子好吃
但也要注意鉴别
谨防野生菌中毒
食用野生菌的三个注意事项
1
不吃杂,不贪多
买来的野生菌不要混在一起炒或煮,最好每次食用一种野生菌;食用野生菌最好不要过量。
2
烹调方式要得当
在加工烹调野生菌时采用的方法要得当。不论是哪种菌子,都不要凉拌吃,其次,不论炒还是烧汤,都要炒熟煮透,不要用急火快炒。
3
吃菌时不要喝酒
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同时,酒精会导致全身血管扩张,从而导致血液加速,增加毒素的吸收,进而引起中毒。
随着雨季的来临,各种野生菌进入生长旺盛期,野生菌作为一种美味佳肴,由于其味道鲜美,是大众餐桌上常见的食品。同时也是误食有毒野生菌,引起食物中毒的高发期。野生菌中不乏有毒品种,误食可能导致中毒甚至危及生命,为了提高公众对野生菌中毒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下面介绍一些重要的知识和预防措施。
NO.1
什么是野生菌
野生菌是云南特有的野生食用菌,云南野生食用菌分为二个纲,十一个目、三十五个科、九十六个属、约二百四十种。野生菌占了全世界食用菌一半以上,占众多食用菌三分之二。
NO.2
什么是毒蘑菇
毒蘑菇是指人食用后出现中毒症状的大型真菌,目前我国已报道野生毒蘑菇400多种,由于毒蘑菇形态多种多样,部分毒蘑菇与食用蘑菇极其相似,很难肉眼辨认。毒蘑菇中毒潜伏期为2小时至数小时,有的仅为10分钟左右。误食有毒野生菌,肝损害型中毒最为凶险,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NO.3
误食有毒野生菌怎样急救
1.立即呼叫救护车前往现场或立即就医。
2.要立即进行催吐,可先让误食者服用大量温盐水,促使呕吐,以减少毒素吸收。
3.凡同食用过同样有毒野生菌者,无论是否有症状,同样需要到医院进行检查。
4.食用过的剩余野生菌,应留存以供检验,查明中毒原因。
NO.4
关键预防措施
1.不采不食不认识的菌:这是铁律!很多剧毒野生菌与食用野生菌外观极其相似,非专业人员很难区分,不要盲目自信。
2.不买来源不明的野生菌:购买野生菌务必到正规市场,并确认是常见可食用种类,对于混的、不认识的、或形态奇特的菌子,坚决不买。
3.加工要彻底:即使是可食用菌,也一定要炒熟煮透,避免凉拌生吃。
4.不混合加工:每次只加工一种熟悉的菌类,避免不同种类混杂导致毒素相互反应或掩盖毒菌。
5.不吃隔夜菌:野生菌煮熟后应尽快食用,避免存放变质产生毒素。
6.不饮酒:食用野生菌时及前后一段时间避免饮酒,酒精可能促进毒素吸收或与某些毒素反应。
7.提高警惕,教育家人:尤其是老人和儿童,务必提高对毒菌危害的认识。
切记:野生菌中毒没有特效药,早期识别、立即就医是挽救生命的关键!不要为了一时的口腹之欲,付出惨重的代价。安全第一,珍爱生命,远离不认识的野生菌。
(马关融媒记者:龙品楠)
(编辑:刘虹 美编:冯蕾 二审: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