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马继武:浴血抗日前线,坚守民族大义
发布时间:2025-07-27 09:06:02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共文山州委党史研究室与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专栏,深情讲述文山儿女在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事迹,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凝聚团结奋进力量,激励全州人民传承红色基因,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个人简介:
马继武(1893~1961),原名炳奎,回族,丘北县曰者乡河边村人。1913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学校,毕业后留校任区队长。1917年,段祺瑞解散国会,全国掀起护法运动,马继武请求离校带兵,任靖国军上尉连长,出师四川,经重庆桃子坝等地战斗后,随部队返回云南。1926年,他被委任为滇军补充第3大队大队副,从事练兵教习,由于治军有方,先后调任滇军18团、14团上校团长,驻防滇西、滇南。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云南奉命组建60军,马继武任该军183师542旅少将副旅长。1938年4月18日,60军奉命开赴抗日前线,增援台儿庄,与敌在邢家楼、五圣堂等地展开反复争夺,激战中,旅长陈钟书中弹阵亡,马继武肩负起指挥全旅战斗的任务,多次击溃日军反扑,并亲自率队冲杀,夺回火石埠阵地,受到卢汉军长嘉奖。60军在台儿庄重创日军后,奉命退守徐州,被日军三面包围。5月17日,60军奉命缩编为1个师,奉命突围,次日抵达永城大桥,被敌强大火力封锁,马继武见强攻不行,建议改取亳州大桥,并主动请缨,亲率1个加强连急行30余里,与尾追而至的日军作殊死拼搏,夺取了亳州大桥,使全军顺利通过大桥转移。部队整编补充后,马继武升任542旅旅长,率部参加了武汉外围保卫战。1943年,日军入侵越南,马继武返滇任滇黔绥靖公署步兵第4旅旅长,驻蒙自、个旧、建水一带,布防于红河一线。后任陆军暂编21师师长,继而调任建文师管区中将司令兼第2路副指挥。卢汉主政云南时期,他被任命为军管区副司令、云南省政府顾问、滇南宣抚使。1946年,当选为全国国民代表大会代表。
1949年12月9日,马继武随卢汉起义,1950年任昆明回族联合会总干事、省政协委员、昆明市五华区人民代表、云南文史馆馆员。同年10月作为西南民族代表团成员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1961年1月2日,马继武因患急性胆囊炎,在昆明医治无效去世。
(来源:中共文山州委党史研究室)
(编辑:董飞 美编:陆军 二审: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