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文山少年北京行:寻迹京华古韵 赓续红色血脉
发布时间:2025-07-28 11:45:47
在炎炎夏日的暑期,一辆中巴车从文山学院艺馨楼前缓缓驶出,43名身着统一服饰的研学小营员们带着对外面世界的憧憬和期待,在车里不停地交流讨论着,时而发出阵阵欢笑声。这是一场由文山州委统战部、文山州教育体育局、文山州民族宗教委、文山州农业农村局、共青团文山州委、文山州少工委主办的,从南疆口岸到首都北京一场跨越千里、连接历史的研学之旅,更是一段充满知识和乐趣的探索之旅。
7天14个研学点,天安门升旗、长城、故宫、天坛、圆明园……这些曾存在于课本字里行间的描述,化为他们亲身踏足的实地,亲眼所见的奇迹,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现代科技的无限魅力,在行走中感悟,在感悟中学习成长。
探寻文化密码 感悟历史脉搏
文物见证着中华千百年历史沧桑巨变,也感染和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
一条中轴线,半部中国史。走进故宫,红墙黄瓦历经六百年风雨洗礼,依然威仪赫赫,孩子们沿着汉白玉石阶缓缓前行,探寻宫殿建筑的布局,聆听古代建筑背后的故事,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那些在课本中读到的朝代更迭、宫廷轶事,此刻都变得鲜活起来。小营员谢颢煊惊叹地说,故宫不仅是一座皇宫,更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书,让我对古代中国有了更多的兴趣。
京剧是戏曲的精华、中国的国粹。在颜料会馆,孩子们穿上戏服,现场学习京剧的基本动作与唱腔,欣赏演员们精湛的表演,亲自动手绘制脸谱,沉浸式体验戏曲的独特魅力。近距离接触这些难得一见的戏曲道具,让我对戏曲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小营员陈以然高兴地说。
在天坛公园的祈年殿前,蓝天白云与蓝瓦金顶交相辉映。小营员们跟着讲解员学习“天圆地方”的哲学理念,了解中华文明的礼制文化,用画笔、彩纸动手创作祈年殿澡井手工作品。回音壁、三音石、对话石……,这些地方具有神奇的“声学”现象,隐藏着古人的智慧和匠心。天坛是一座既可以用眼睛来欣赏,又需要用耳朵来聆听的古建筑,小营员任儒凝激动地说。
点亮智慧思维 感受科技魅力
走进中国顶尖学府与科技场馆的那一刻起,前沿科技的神秘面纱在孩子们眼前徐徐揭开……。
来到北京科技大学,孩子们得以一睹AI数字创作、直升机模拟飞行、机器人表演……,动手组装直升机模型,解锁前沿科技奥秘。小营员王羚璟笑嘻嘻地说,这次体验于我而言,是一次思维的重要启蒙,亲眼所见科技之魅力,让我铭刻于心。
无人机制作的材料是什么?飞机有着怎样的历史?航空和航天的区别在哪里?带着这个问题走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从早期飞行的简易模型,到现代的神舟飞船、玉兔号月球车……,一件件展品激发着孩子们对航空航天知识的兴趣和好奇,沉浸式模拟飞行、灭火体验……,让孩子身临其境地探索航空的奥秘。
走进中国科技馆,从古代四大发明,到现代科技成果,每一件展品都在诉说着华夏文明的辉煌与智慧,通过观察、触摸、体验……,孩子们感受到了科技如何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科技的力量让他们惊叹不已,明白了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州青少年宫教师李波表示,通过亲身体验和实地操作,孩子们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和科学的魅力,在心中也渐渐种下了科学的种子。
传承民族精神 感悟历史价值
夏日的北京,阳光明媚,微风不燥,正是探索这座千年古都的最佳时节。
清晨的天安门广场庄严肃穆,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嘹亮的国歌声中缓缓升起,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和敬意,爱国之情油然而生。小营员郑字润自豪地说:“升旗仪式以前都是在电视上看,这是我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太震撼了!希望我们祖国越来越强大。”
“不到长城非好汉”,小营员们沿着先辈的足迹,亲历那巍峨壮丽、气势恢宏的长城风光,探寻每一座烽火台、每一块墙砖背后的故事,透过墙砖与过去来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感悟华夏的伟大。孩子们纷纷惊叹古代劳动人民建造长城的无穷智慧与艰辛付出。
鸟巢、水立方、国家体育馆……鳞次栉比的现代建筑是北京繁华今夕的生动写照,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游览鸟巢、水立方外景,合影拍照留念,学习奥运知识,重温2008年北京奥运盛况,激发孩子们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精神。小营员曹冉蕾惊叹道,鸟巢、水立方真的好大、好壮观……。
来到军事博物馆,近距离接触各种军事装备,了解中国军事的发展历程,感受国家的强大与民族的自豪,孩子们观看后兴奋不已,纷纷拍照留念,并与同伴热烈讨论。小营员们纷纷表示,将努力学习,长大后要当科学家,为祖国造最厉害的武器。
品味园林之美 聆听历史回响
中国古代皇家园林承载着无与伦比的艺术成就,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非遗技艺榫卯是中国传统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活文物”。走进北京古建筑博物馆,孩子们通过亲手操作,了解榫卯结构原理,感受传统工艺的博大精深。榫卯结构非常有趣,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希望这些技艺能一直传承下去,小营员张昊瑜两眼放光地说。
颐和园这座活在历史课本里的皇家园林,通过老师讲述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学典故,文学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融入了园林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让孩子们对中国文学史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这次不仅是对课本知识的有益拓展,更是一次启迪心灵、滋养智慧的成长之旅,小营员尹浩宇兴奋地说。
在圆明园遗址公园,断壁残垣前,孩子们上了一堂“沉浸式”思政课,“落后就要挨打”的警句在无声处振聋发聩。结营仪式在此举行,学员们纷纷向老师和队友表达谢意,分享学习收获,成为彼此心中珍贵的回忆,为北京之行画上深情句号。
研学活动不仅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丰富了知识,更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情怀、文化自信和团队精神。相信这段难忘的研学经历,将成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激励他们在未来的人生航程中勇往直前,绽放光彩,文山青年新媒体中心副主任王程磊说。
据悉,“少年寻”研学品牌自2022年启动以来,已先后开发州内8条线路、州外6条线路,累计服务青少年800余人次。下一步,团州委将持续深耕“少年寻”项目,让“行走的思政课”走深走实,引导广大青少年在文山这片红土地上茁壮成长,用知识和行动守护古韵、赓续血脉。
( 共青团文山州委:王程磊)
(编辑:刘虹 美编:张振飞 二审:谢思思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