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文山之干·驻村工作队风采 | 西洒镇东安社区驻村工作队“三剂良方”让乡村蝶变

发布时间:2025-07-29 09:39:27  

编者按

近年来,文山州坚持把驻村帮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广大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用责任和担当在农村广阔天地书写初心和使命,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了群众的幸福指数,厚植了党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执政根基。

为全面反映我州驻村帮扶工作成效,将定期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讲述他们在基层一线为民服务担当作为的生动故事,展示他们的靓丽风采。敬请关注!

今天推出《西洒镇东安社区驻村工作队“三剂良方”让乡村蝶变》。

“以前路过垃圾堆要捂着鼻子,现在饭后能在花园里唠家常,日子越过越舒心!”西畴县西洒镇东安社区第11居民小组的孙广碧感慨道。她的这番话,道出了碉堡村、小新寨村村民的共同心声。这两个曾经的“脏乱差”典型村,如今已蜕变为环境整洁、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示范点。这一华丽转身,正是西畴县践行“千万工程”经验的生动实践,也是东安社区驻村工作队“三剂良方”精准发力的成果。

西畴县西洒镇东安社区碉堡村、小新寨村曾因“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杂物靠堆码”而闻名。2023年,文山州新一轮驻村工作队轮换后,西畴县统计局派驻的东安社区第一书记张津带领工作队与社区干部深入调研,紧扣“千万工程”目标,以“理干净、摆整齐、变美丽”为核心,开出“三剂良方”,推动乡村从“一时净”迈向“长久美”。

群众动起来,党建引领筑牢治理堡垒。东安社区驻村工作队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实施“党建+引领、党建+宣传、党建+制度”工程,组织党员、干部、群众逐条制定《居民公约》,“约”出文明新风;推行“全科网格”管理,东安社区第九、第十党支部17名党员变身带头人,“网”住责任担当,变“人盯人”为“制度管人”;设立动态“红黑榜”,亮成绩、晒不足,由社区组织评比标准,对先进家庭挂牌表彰,对后进家庭上门帮扶整改。通过一系列举措,碉堡村、小新寨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环境靓起来,全民参与绘就乡村新图景。碉堡村和小新寨村属城乡结合部,治理问题较为突出。近年来,县、镇村以实施“千万工程”为契机,聚焦人居环境提升要求,组织群众开展集中清理行动,2025年清理垃圾死角24处、清运陈年垃圾30余吨,彻底告别“垃圾围村”问题;大力实施旱厕改造工程,拆除改造旱厕33间,大幅改善卫生条件;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修建柏油路170余米、安全栏杆150余米,提升出行安全;盘活闲置地块,建成4处城郊“小花园”、1个健身广场和1间少年儿童之家,为村民打造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

乡风淳起来,多措并举培育文明新风尚。驻村工作队以开展“三必到四必访”解民忧活动为契机,依托“少年儿童之家”等活动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培训,通过“小手拉大手”,让孩子们成为家庭卫生的“小监督员”;联动县医院、镇卫生院举办“卫生知识”“疾病预防”等讲座12场,将健康送到家门口;以开展州委提级巡察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确定两个村小组的10条为民办实事清单,定期召开院落会,以会代训普及法律知识,引导村民摒弃陋习,全村保持“零非访”纪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治理模式。

夕阳西下,东安社区碉堡村、小新寨村的柏油路映照着村民幸福的笑脸。如今的碉堡村和小新寨村,从“脏乱差”到“洁净美”,从“乱堆乱放”到“户户争先”,从“旁观者”到“参与者”,实现了美丽蝶变。驻村第一书记张津表示:“只要以‘千万工程’为指引,把群众当家人,把村庄当家建,就没有啃不下的硬骨头。”未来,东安社区驻村工作队将继续深化“党建+自治”模式,推动乡村从“一时美”走向“持久美”,在边疆红土地上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文山州委组织部 西畴县委组织部)

(编辑:郭韦 美编:陆军 二审:谢思思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