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喜古乡古那冲村:由“乱”到“治”的蝶变之路

发布时间:2025-08-01 15:45:01  

从“问题村”到“和谐村”,文山市喜古乡古那冲村的蝶变令人瞩目。这个居住着汉、壮、苗、彝等4个民族共326户1455人的村庄,曾经一度因基层组织薄弱、治理效能不足,面临“无人管事、矛盾多发”的困境。而今,该村通过党建引领,以建强队伍为根基、以法治保障为底线、以德法兼治为路径,实现了基层治理的深刻变革,群众安全感与满意度显著提升,奏响了乡村振兴和谐序曲。


党建促基层治理,建强自治“主心骨”


针对过去村干部“缺位”导致的治理真空,古那冲村坚持“选优配强、能上能下”原则,通过群众推荐、组织考察,将一批政治可靠、群众认可、敢闯敢干的村民充实到干部队伍中。新班子迅速转变角色,主动扛责在肩,从政策宣讲到矛盾调解,从民生服务到项目推进,事事冲在前、干在先,用“跑腿”换“口碑”,以实干赢信任。在村干部的引领下,村民自治活力全面迸发——通过村民代表会议、议事协商会等机制,村规民约修订、集体事务决策等事项由“少数人说了算”变为“大家商量办”,群众从“观望者”成为“主人翁”,形成了“干部带头、群众共治”的良好格局。

昔日村里,垃圾随意堆放、污水四处流淌,角落藏污纳垢,空气中总飘着异味。如今踏入村庄,眼前景象焕然一新:硬化的路面干干净净,垃圾分类箱整齐排列,房前屋后不见杂物,绿植鲜花点缀其间。清晨有保洁员细致清扫,村民也主动维护家园,乱堆乱放的陋习没了,取而代之的是窗明几净、道畅景美的新模样。这抹“洁净”不仅擦亮了村庄颜值,更暖了民心,让日子过得清爽又舒心——环境变美了,生活也更有奔头了!


筑牢法治“防火墙”,坚决维护乡村稳定


面对曾出现的矛盾隐患,古那冲村始终坚持“法治底线不可破”,在乡政法力量支持下,果断依法处置。这一行动不仅震慑了不法行为,更让村民深刻认识到“法治是最大公约数,违法必受追究”。此后,村里将法治建设融入日常,通过设立“法治宣传栏”、开展“以案释法”讲座等,让“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成为村民共识。


厚植德治“新风尚”,涵养文明和谐底蕴


在强化法治保障的同时,古那冲村注重以“德治”润人心、聚合力。通过评选“文明家庭”“孝老爱亲模范”、设立“道德红黑榜”等活动,用身边人、身边事传递正能量;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志愿服务、文化活动,引导村民摒弃陈规陋习、弘扬互助精神。如今的古那冲,邻里纠纷少了、互助关爱多了,歪风邪气淡了、文明新风浓了,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共同构筑起乡村和谐的“双防线”。


深耕普法“责任田”,提升群众法治素养


为从源头上减少矛盾、预防风险,古那冲村将普法宣传与法律咨询作为常态化工作抓实抓细。通过组建“普法小分队”,定期入户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联合乡司法所开展“法律咨询日”活动,为村民提供合同拟定、纠纷调解等“家门口”的法律服务。从“不懂法、怕用法”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村民法治意识的提升,为基层治理筑牢了思想根基。

如今的古那冲村,从“乱”到“治”的转变有目共睹:昔日的“问题村”变成了“和谐村”,曾经的“矛盾点”化为了“幸福点”。村民们纷纷表示:“现在村里有人管事、遇事有法可依、邻里和睦互助,住着踏实又舒心!”这份踏实与舒心,正是古那冲村党员干部以实干践行“为民服务”宗旨的生动写照。

(通讯员:赵婷)

(编辑:郭韦 美编:陆军 二审: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