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三种资源”解锁农民“增收路径”

发布时间:2025-08-01 16:40:29  

在麻栗坡县层峦叠翠的山野间,一片片茶园新绿勃发,一垄垄咖啡树挂满红果,一张张农民的笑脸洋溢着收获的喜悦。这里曾是边疆贫困县,如今却依托独特的“三种资源”,悄然打通了农民持续增收的宽阔路径,在绿水青山间奏响了乡村振兴的动人乐章。

“红色”赋能文旅融合:打造“红+绿+康+闲”旅游增收新引擎。以“红色文化”为引擎,依托老山神炮、八里河东山等战斗遗址及“英雄老山圣地”4A级景区、南疆记忆陈列馆等红色资源,与老山第一村共同构建“红色资源活化+农特产业升级+文旅体验创新”的融合路径,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运营“特色餐厅”,推出“战地炊事班”主题美食与“红色食堂”体验项目;成立友缘农业专业合作社,打造老山药王谷森林康养基地(已入选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老寨村、平安坡村(云南省最美乡愁旅游地)等乡村旅游金字招牌;春季采茶节、秋季树番茄采摘等农旅活动持续引流,“老山红”云雾茶炒茶工坊与“红色绣坊”刺绣合作社带动农特产品升级,实现“红色+绿色+康养+休闲”多位一体旅游大格局,走出独具边境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子。当前,累计带动当地群众发展农家乐8家、民宿6家,实现500余人就近务工,人均收入增长3000元以上,老山第一村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农特产品销售额从2020年300万元跃至2024年1200万元。

“绿色”驱动农业升级:构建“三权分置+多元模式”产业增收新格局。凭借中山河谷地貌、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等自然条件,创新土地“三权”分置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机制,采取“集体经济+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成立麻栗坡鹏程水产品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水产品养殖,带动21户农户养殖多种优质水产品,年总产值达220万余元,纯收入70万元;流转土地抵押融资贷款,与麻栗坡县农旅开发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发展魔芋产业500亩,实现农户土地租金、务工薪金、村集体经济分红股金多重收益,2024年收入150万元;整合古树茶资源,通过鲜茶叶收购、就业帮扶、分红等方式助农增收;成立“幸福里”就业平台,带动264人就业,村集体经济增收125万元,人均增收3800元以上;同时,建立2带3结对抱团模式,成员与致富带头人等组队,成立联合队,开展经验交流、技术学习等活动,助推“青山绿水”向“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

“边境”激活互市创新:探索“党组织+落地加工+边民”贸易增收新路径。紧扣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麻栗坡县兴边富民工作部署,立足国家级天保口岸的区位优势,抓住边境经济合作区边民互市政策机遇,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持续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天保口岸国际货场实现全流程智慧化通关,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为落地加工企业提供厂房保障,主动服务企业对落地加工商品创新“委托申报、直通运输、免到场查验”等便利化通关措施;积极探索“党组织+落地加工+村集体经济+边民互市+边民”模式,建立“532”利益联结机制,鼓励村级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成立互助小组,创新“边民互市+三级服务管理架构”,将边民个体“单打独斗”转为“抱团互助合作”,有效解决交易难、成本高、收益少等问题,打通边民互市贸易从“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升级“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共引进12家落地加工企业入驻园区,组织2万余人次边民参与边民互市贸易,实现边民增收150万余元。麻栗坡县将持续强化规划引领,突出建设重点,发展现代设施种植业、渔业,构建现代化物流体系,做好“土特产”文章。通过多种形式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延伸本地特色产品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同时,抢抓政策机遇,打造“红色+绿色+边境”特色旅游旅居村,为全县边境跨境旅游奠定坚实基础。

昔日硝烟弥漫的老山脚下,今日正演绎着资源变现、增收致富的生动实践。麻栗坡县以自然资源为基、人力资源为本、政策资源为翼,三条路径相互交织、协同发力,不仅让农民的钱袋子实实在在地鼓了起来,更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一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壮丽画卷,正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红土地上徐徐展开。青山为证,这里的增收路径越走越宽,振兴之路越走越实!

(来源:麻栗坡县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专班)

(编辑:刘红丹  美编:陆军   二审: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