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用实干书写乡村振兴答卷——记麻栗坡县纪检监察干部驻村工作队

发布时间:2025-08-04 17:04:50  

在麻栗坡县八布乡龙龙村的青山绿水间,一支由纪检监察干部组成的驻村工作队,自2023年5月轮换进驻以来,以“建强组织、兴产富民、精治善治、纾困暖心”为行动坐标,将满腔赤诚融入边疆热土,以边疆为家、以群众为亲,用实干书写乡村振兴答卷。他们不仅是政策的“播种机”,更是发展的“助推器”,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镌刻下新时代驻村干部的担当印记。

固本强基,锻造乡村振兴“主心骨”

“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工作队深知建强村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基石。面对村组干部能力参差不齐、部分村小组治理薄弱等问题,他们精准发力,筑牢组织根基。以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为引擎,严格督促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员积分管理等制度,让组织生活严起来、实起来。针对桥头、哪门村小组2名履职不力的干部,工作队在报乡党委同意后,协助村党委进行补选,选优配强村组干部。在文书辞职后,及时补充1名年轻大学生后备力量进入村委会,为班子注入源头活水。

激发队伍活力。创新设立“龙龙村集体经济奖励网格长办法”,将防汛避险、环境整治、关爱“一老一小”等基层治理难点转化为量化积分,对表现优异的网格长进行年终奖励。这一机制点燃了村组干部和党员群众的参与热情,变“要我干”为“我要干”。

涵养清廉底色。发挥纪检干部专业优势,协助村党委高质量完成龙龙村“清廉村居”试点建设,典型经验在全乡推广。工作队队员主动担任廉情监督员,紧盯小微权力运行,及时发现并督促纠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2个,让清风正气充盈乡村。

产业筑基,拓宽强村富民“增收路”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工作队立足龙龙村热区资源优势,蹚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引领的富民之路。

规模发展“闯”新局。他们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在炭山、下扣忙等村小组集中流转土地500余亩,引进英茂公司建立标准化甘蔗基地320亩。此举不仅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更点燃了村民的种植热情,带动全村甘蔗种植规模发展到惊人的5000余亩,实现年产值500万余元。

多元种植“添”动能。依托独特气候,引导村民实现从传统种植向热区水果种植的产业转型,皇帝柑、沃柑、菠萝、木瓜等特色水果1000余亩,年产值近400万元。招商引资150万元种植澳洲坚果300余亩,让沉睡的林地焕发生机,实现生态效益与群众务工增收双赢。

劳务输出“稳”就业。通过精准动员和组织服务,全村700余人实现省内外稳定务工,年创收超3000万元;60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近就业,年增收100万余元。同时,协助完成炭山甘蔗基地产业道路铺设2公里、新建生产用房500余平方米、新建30立方米蓄水池2个,铺设水管700余米,为产业长远发展夯基垒台。

精治善治,提升乡村善治“软实力”

治理有效是乡村善治的灵魂。工作队着力推动自治、法治、德治融合,让乡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矛盾化解“在”基层。设立龙龙村“矛盾调解室”,整合村干部、老党员、乡贤等力量,将调解触角延伸到村组。2023年以来,成功化解土地、山林、家庭及邻里纠纷30余起,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办理为民实事50余件,成为村民信赖的“贴心人”。

环境整治“靓”村颜。推动全村17个村小组将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建立垃圾清运收费制度,定期组织环境卫生大扫除。以“厕所革命”、垃圾治理、村容提升为主攻方向,龙龙村旧貌换新颜,宜居画卷徐徐展开。

文明新风“润”心田。依托龙龙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大力开展“文明家庭”评选,用健康文化取代陈规陋习,党员带头倡导移风易俗,推动和美乡村建设,简化婚丧嫁娶,倡树文明新风尚。修订完善的村规民约,成为村民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心系民生,当好纾困解难“贴心人”

为民服务是驻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工作队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排解民忧。

筑牢防贫“保障网”。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底线,严格落实防返贫监测机制。按“每月、季度、半年”要求遍访266户脱贫户和15户监测对象,精准识别风险,因户施策帮扶。2023年以来,累计帮助22名困难群众申请低保,为1人申请特困供养,为27名受灾群众申请临时救助,带领5名重度残疾人到县城办理残疾证,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化身“联络员”“跑腿员”,积极对接挂钩单位和社会资源。两年来,协调挂钩单位走访慰问困难党员群众25户资金5万余元,结对帮扶60余名困境儿童并赠送书包、运动鞋等物资;开展促农活动,组织干部职工认购群众滞销菠萝、芒果4000余斤,解了农户燃眉之急。全力推进“两险”收缴,确保脱贫户、监测户医保100%参保。

力促基建“补短板”: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工作队化身“项目协调员”。为彻底解决炭山一、二组136户的“脏乱差”,他们奔走呼吁污水治理项目;积极向政府反映,将茅草坪、奎龙新寨等村小组纳入柳家湾集中供水工程,彻底解决两村33户132人季节性缺水问题;积极向上争取资金7万余元,在村委会楼顶新建会议室100余平方米,解决村委会无会议室问题;争取资金4万余元,新建炭山隔界及下扣忙产业道路涵洞2处,解决产业基地晴通雨阻问题;协调外援资金20.1万元,有效解决了达嘎村小组47户197人及大牲畜饮水困难问题。他们的执着,只为让村民脚下的路更平坦,生活更便利。

教育帮扶“暖人心”。积极向州老促会争取资金1.5万元,为龙龙小学安装7盏太阳能路灯,解决300余名学生夜间照明问题;用驻村工作队经费1000余元帮助学校改造排污管道50余米;协商以村集体资金6700元奖励优秀学生22名;积极联系外援帮扶为龙龙小学捐赠300余套服装;两年来,工作队队员累计向龙龙小学捐款2000余元,帮助困难学生解决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

扎根有痕,振兴有为。龙龙村驻村工作队将纪检监察干部的忠诚、干净、担当融入乡村振兴的壮阔实践,把组织的重托化为强村富民的坚实步履。他们用日复一日的坚守,在龙龙村的青山绿野间,继续书写着新时代驻村帮扶的动人篇章。

(来源:麻栗坡县纪委监委驻龙龙村工作队)

(编辑:刘红丹  美编:张振飞  二审: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