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节气养生|立秋时节,重在“收”与“养”

发布时间:2025-08-06 09:42:59  

二十四节气里的养生之道,蕴藏着健康密码。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不仅仅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指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联合文山郑保骨伤科医院推出《节气养生》栏目,适时为大家推荐养生知识,展现二十四节气里的生命美学。跟着节气生活,更容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8月7日

农历闰六月十四

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节气

文山郑保骨伤科医院医生邀你一起养生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是“四立”之一,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于每年公历8月7日或8日交节。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则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

立秋之后,天气由炎热转为寒凉,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立秋正是从养阳逐渐转为养阴的时刻。因此秋季养生,皆以“收”为原则。

立秋时节,暑热未尽,气温不会很快下降,很可能有短时间的气温升高,天气也逐渐由潮热转向干热,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早晚温差大,白天仍然炎热。因此,立秋后防暑降温要继续,不能有丝毫懈怠,应当心“秋老虎”,小心中暑。





1.饮食——防燥护阴

秋三月,肺气旺,肺属金,其味辛,金克木,木属肝,其味酸,故当秋之时,饮食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这就是说,秋季饮食要以“防燥护阴”为原则,多酸少辛。多食粳米、甘蔗、葡萄、莲藕、石榴、百合等食物来滋阴润燥,少食辣椒、葱、蒜等。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医医院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医生冯闪闪介绍,平常食欲差、咳嗽者可吃一些山药、白果、杏仁、茯苓等健脾益肺之品;气短易感者可选用太子参、黄芪等补气扶正之品;口干、干咳者可选麦冬、天冬、玉竹、大枣等甘润之品。

2.起居——早睡早起

民间盛行着“春困秋乏”的俗语,出伏之后是天气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阳气渐弱,人体内阴阳盛衰随之转换,经历了昼长夜短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现象,所以此时应当及时调整作息,晚上11点左右就睡,天亮再起,逐渐地起晚一点,适当午休。

3.穿衣——适当加减

立秋时节,正值初秋,暑热尚未消散,此时不宜过多过早加衣服,以自身感觉不寒为准,以提高机体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这正是“春捂秋冻”之意,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但是,早晚较凉,要注意增加衣服。当然,“秋冻”还要因人而异,老人、孩子抵抗力较弱,应及时增加衣物。

4.精神——心境宁静

秋季对应的是肺,五脏中肺属金、七情中“忧”也属金,四季中秋也属金,所以秋天容易使人产生悲伤的情感,耗伤肺气,即“悲则气消”。因此,在精神调养上也应顺应季节特点,以“收”为要,通过静心学习、读书、听音乐等方式,达到“心境宁静”的状态,减轻“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

5.运动——适当锻炼

秋天锻炼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因为在气温低的环境下,人体会出现血管收缩、肌肉伸展度降低等情况,神经系统对运动器官调控能力下降,极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的运动损伤。因此要适当减少运动强度,可以做拉筋舒展的运动,例如打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也可出门登山,欣赏美景。

6.防病——注重肺的滋润

中医学认为,秋季燥气当令,为秋季的“主气”,故称“秋燥”。燥邪容易伤津耗气,人们常感“口干、舌干、鼻干、大便干、皮肤干燥”等不适。五行之中,肺脏属金,旺于秋季。因此,秋季养生注重“养阴”,必以“养肺”为先。


(记者:唐雪娇 文字来源:人民日报 人民网 海报制作:向传帅 视频:文山郑保骨伤科医院)

(编辑:刘红丹 美编:向传帅  二审: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