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指纹未冷 光热永存——追记全国劳动模范、文山公交驾驶员高建春

发布时间:2025-08-08 09:41:41  

方向盘上的指纹,是他留给这座城市最深的印记。

高建春生前工作照。

7月底的文山,盛夏的阳光穿过公交车窗,在柏油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17路云H06998D公交车像往常一样穿梭在市区的街道,熟悉这条线路的乘客们会发现,那个总是提前到岗、笑着提醒老人坐稳的驾驶员,没有出现在驾驶座上。

7月20日,高建春突感身体不适前往医院就诊,被诊断为脑溢血,后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他的家人遵照其生前意愿,在器官捐献登记表上郑重签字。这位在平凡岗位上坚守半生的公交车司机,以最后的奉献,完成了生命中最壮丽的一次“载客”。

70万公里——用坚守与热爱传递城市温度

1977年5月,高建春出生在文山市开化镇的一个壮族家庭。从小,他就在家乡的山水间成长,淳朴的民风和勤劳的家风深深影响着他。2006年,高建春成为云南文山交通运输集团公司公交出租车分公司的一名公交车驾驶员。对于高建春来说,公交车驾驶员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责任。他深知,自己的双手握着的不仅是方向盘,更是乘客们的安全和信任;他深知,公交车是城市流动的风景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城市的形象。

19年来,高建春的方向盘从未偏离安全轨道分毫,如同他的人生,笔直向前,恪尽职守。翻开高建春的行车记录:累计安全行驶7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8圈;零事故、零投诉。这份成绩背后,是他自创的工作法:先观察、慢起步、柔加油、匀速行、缓进站。他经常教导自己的徒弟:“我们公交人,每天载着成百上千人穿梭在城市里,我们的方向盘掌握的不仅是车轮,更是成百上千个家庭的平安。”

“早班时,他提前到岗;晚班时,他最后一个离开。”与他曾是同班组、同线路的同事陈双全回忆,高建春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天提前到岗,然后对车辆进行检查,轮胎气压、刹车、电路……检查完毕确认安全后,高建春才发车。

高建春负责的17路公交线路,从城南祥民家园到城北实验小学,全长14.6公里,设28个站点,日均载客量超2000人次,是文山市最繁忙的公交线路之一。他清楚地记得每个坑洼的位置、每盏红绿灯的时长、每位老乘客的出行习惯。每天的迎来送往,很多熟悉的老乘客都和高建春成了朋友,上车都会和他打招呼问好。

78岁的杨炳春老人是高建春的老乘客。得知高建春离世的消息后,他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高建春家悼念这位忘年交。“他是一个话少、耐心很好的人,他开2路公交车时就认识他了,第一次坐他的车,他还下车来扶我。”杨炳春回忆说,高建春的细心服务让每位乘客都如沐春风。车辆启动前,他总会回头确认,温和地提醒乘客们坐稳扶好;停靠站时,他也会快步下车,搀扶行动不便的乘客。“他经常跟我说,公交车驾驶员的工作,往小了说,是需要司机变成一张‘活地图’;往大了说,要让每一位乘客感受到城市的温度。”

高建春传递的温度,藏在无数个被乘客铭记的细节里:张奶奶要在哪站下车买菜;王爷爷需要靠窗的座位;路过实验小学的时候要稍微等一等,娃的书包重,走得慢……这些细碎琐事,编织成他与乘客间超越服务的深厚情谊。经常乘坐17路公交车的郑女士感动地说:“正因为有高建春这样负责的师傅,才让大家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渐渐慢下来,重新爱上坐公交,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劳模奖章——平凡岗位上的坚守与创新

高建春家客厅里的展示柜上,摆满了他获得的各类荣誉证书、奖章:2019年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2021年云南省劳动模范、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他无数个平凡日子里的不凡坚持。

2019年4月,高建春被授予“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沉甸甸的荣誉,未曾改变他在方向盘上的坚守。领奖归来,第二天他照常准时出现在驾驶座上。面对荣誉,高建春没有骄傲自满,而是笃定前行。他就像一颗螺丝钉,稳稳地钉在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践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他以此为新的起点,主动钻研公交市场的变化,关注客流、道路、乘车需求的改变,积极向公司建言献策,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2路公交车实现全年无投诉,成为了乘客眼中优质服务的标准线。2020年,高建春调到公交17路任小组长,在他的带领下,17路公交车线路成为节能减排的典范。

2021年,高建春被评为“第二十三届云南省劳动模范”。这让他备受鼓舞,他深知这份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工作的认可,更是对他继续干好工作的激励。他决定向党组织靠拢,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更好地服务人民。2024年7月,高建春光荣地成为一名预备党员。

2025年4月28日,高建春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从北京领奖回到家,他就迫不及待地向家人展示荣誉证书及奖章。他开心地跟妻子说:“真的没想到能获得这个称号,我太高兴了!这辈子值了!”

“这奖,高师傅拿得硬气!”陈双全钦佩地说,同事们都很羡慕他,认为这些奖项对于高建春而言都是实至名归。

在高建春的影响下,云南文山交通运输集团公司里形成了“你追我赶、相互超越”的浓厚氛围。2路公交运营小组被评为“文山州青年文明号”;驾驶员王昆、张官芬、田水、付陈垒等被省委文明办、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评选为“云南好司机”;12路B班运营小组长高菊被交通运输部、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最美公交司机”荣誉称号……

最后的奉献——生命在延续中不朽

7月20日,高建春突感身体不适前往医院就诊,被诊断为脑溢血,救治过程中病情加重。手术后,高建春的病情并没有好转,仅靠各种医疗设备维持着微弱的生命体征。经过商量,高建春的家人决定遵照他生前意愿,捐献出他的器官,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高建春的妻子余丹香流着泪说:“老高活着的时候,就总想着帮人。生前他看过一些捐献器官的报道,表示如果他走了,也会把自己的器官捐献出去。现在他过世了,我不帮他完成这个心愿,他会怪我的。”

“我想让父亲的生命以另外一种方式延续。”高建春的女儿高孟婷哽咽着说。

7月22日上午,在相关人员及亲友的见证下,高建春的母亲、妻子与女儿在捐献登记表上签下名字,然后郑重按下鲜红的手印,仿佛为高建春平凡而高尚的一生,盖上最庄重的印章。

高建春的生命并未终结,而是驶向了另外一条道路——他捐献的器官成功移植给三位适配患者,为他们点燃了生的希望。高建春的生命,正以另一种崇高的方式延续。

“劳模线路”——续写平凡感动

高建春的家中,客厅墙壁上挂着妻女的照片,诉说着他对家人的珍视。他的高血压药依然放在枕边,血压检测仪还在沙发旁……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痕迹,仿佛他从未离开,一直还陪在家人身边。

灵堂旁,高孟婷默默地守护着父亲。想他的时候,高孟婷就掏出手机给他发信息。“他是一个慈父,对我们家所有人都很好,我们犯错,他从来不骂我们,都是讲道理。”父亲的突然离开,让高孟婷一夜之间长大并扛起这个家。看着父亲的奖章,高孟婷坚定地说:“爸爸您放心,我会照顾好您的母亲、您的妻子以及您的孙子,同时我也会教育好您的孙子,让他们以您为榜样,把您的精神传承下去。”

高建春虽然离开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文山这座美丽的城市。他的事迹激励着每一位公交驾驶员,激励着每一位劳动者,激励着每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

前来悼念高建春的同事们表示,高建春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将永远留在大家心中。他们要以高建春为榜样,继续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乘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高建春代表了公交车司机最优秀的品质:保障安全、服务耐心。”云南文山交通运输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齐旭新回忆起这位热心肠的老大哥,感触颇深。“他的车辆总是最干净的,每天晚上九点跑完末班车,他都要认真打扫,细致检查。他真的是一步一个脚印,开公交车‘开进’了人民大会堂。”

徒弟李顶标最遗憾的就是没能见师傅最后一面。他哽咽着说,自己从高师傅身上学到了很多,高师傅去世后,闭上眼总是想到高师傅在教他驾驶技巧,教他如何保养车辆……“高师傅您放心,我们17路公交车的所有司机都会把您的路继续走下去。我们会永远记住您的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公司计划将17路线路打造成‘劳模线路’,让大家永远记得这位可亲可敬的大哥,记住这位劳动模范。”齐旭新说。

7月31日清晨5点40分,前来接任的田水师傅踏着晨曦走上17路H06998D公交车。做好发车前的检查工作后,田师傅把“传承劳模精神 续写平凡感动”的标语贴在公交车挡风玻璃上方。“这样抬头就能看到了。”田师傅说,他会传承和发扬高师傅的劳模精神,服务好每一位乘客。

6点15分,公交车缓缓驶出站台。透过车窗望去,文山的街道渐渐苏醒,就像无数个平凡的清晨那样。只是这一天,很多乘客知道有位叫高建春的师傅,用生命最后的光芒,照亮了前路。

高建春曾说,公交车的意义,是把人送到想去的地方。而他自己,最终以另一种方式,抵达了所有人心间最温暖的角落。

(记者:骆丽 何昕霖 熊明刚 文/图)

(编辑:刘红丹  美编:向传帅  二审: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