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十年帮扶终达梦

发布时间:2025-08-08 17:19:52  

——文山州政协定点帮扶富宁县达孟村纪实

雨丝斜掠山坳,富宁县里达镇达孟行政村良子村小组村民邓发金蹲在新院坝边,望着收拾得整洁干净的庭院和摆放在墙边的一盆盆花草,心里涌着说不尽的感慨:以前这样的雨天,想在院子里找个落脚的地方都难。而今,家家户户的厨房、客厅、卫生间、圈舍收拾得整整齐齐,绿美庭院家家可见,自来水直接到了家中……良子村的蜕变,正是文山州政协十年如一日帮扶达孟行政村的生动缩影。

达孟行政村是典型的山区贫困村,也是彝、瑶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当地村民收入来源主要以外出务工和种植养殖收入为主。2015年,其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4000余元。也是这一年8月,按照相关政策,文山州政协挂钩扶贫联系点调整到这里,助力达孟村打赢脱贫攻坚战、走好乡村振兴路,从此成了州政协的“头等大事”。

“十年来,州政协累计筹措资金超2000万元,一茬又一茬州政协机关驻村干部前赴后继,积极践行‘一线工作法’,始终把老百姓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路不好走就修,房子漏雨就补,喝水困难就引,全是实打实解决民生难题。现在各村的路平了,房子修好了,喝水不愁了,村里整个模样都变了,村民们都说是真的‘达梦’了!”州政协驻达孟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韦炳国的话语里满是欣慰。

破瓶颈:路通泉涌,山货出山不再难

“早先村里路坑洼得能养鱼,车压根不敢进。如今不光主路平平展展,连房前屋后都铺了水泥,夜里起夜都不沾泥!”上黄腊村何兰金跺了跺脚下的硬化地,语气里满是知足。赞叹里,藏着达孟村基础设施十年蝶变的密码。

路网织就发展经纬:2017年,里达至郎恒公路贯通7个村小组,像条银链串起山货与市场;随后15.9公里进村路贯通,2019年19个村小组全通硬化路,货车能直接开到田埂头。2023年,上黄腊村3000平方米村内道路、2024年龙能片区10多公里产业路、2025年响水岩506米村内路接踵完工,全村入户路与庭院硬化率超95%,“晴天吃灰、雨天陷泥”的老话,早成了年轻人听不懂的故事。

水流淌处,日子鲜活。23公里自来水管道顺着山势铺展,528名村民和100多名师生再不用挑水爬坡;新龙寨、西坑小学的季节性饮水难题彻底解决。

民生温度藏在细节里:6万元让“雷打山”搬迁点通了高压电,终结6户人家十年无三项电的历史;100万元修的5公里灌溉渠,让千亩农田告别“看天吃饭”;150万元建起的村委会和8个村小组活动场所,配上325套新桌椅,成了村民议事、娱乐的热闹地;15万元修缮的小学围墙与大门,把安全感稳稳圈在孩子们身边。

路通了,水畅了,电足了,人心亮堂了——这方土地的脉搏,正跳得越来越有力。


兴产业:红绿双生,腰包鼓了底气足

“以前用马驮甘蔗到主路,一车多花七八百块,肥料还得人背到地。现在路通了,砍下来直接装车,雨天也能运!”新寨村村民韦金良算起收入账,脸上掩不住笑意。交通瓶颈打破后,州政协顺势推动产业升级,让传统产业与特色种养“双轮驱动”。

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漫山八角林经抚育更显葱郁,新植的幼苗正待成林;甘蔗地连片延展,产量与收益稳步提升,成了稳定增收的“压舱石”。

特色种养打开新局面。天门冬产业从零起步,苗圃里的种苗挤挤挨挨,15亩培育基地育出百万株新苗,规划的500亩种植地正酝酿着增收新希望。龙能片区农户借小额资金发展林下养殖,家家栏里有活物、年年账上添收入,户均增收超2000元。

就业帮扶筑牢“钱袋子”。全村多数劳动力外出务工,脱贫群众在粤桂浙等地打拼,务工收入成了“主力军”。小额信贷、技能培训及时跟上,群众挣钱的门路越来越宽。十年间,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的4500元跃升至1.8万元,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美家园:绿美入画,村寨换新颜

走进达孟村上黄腊村小组,干净整洁的村内道路、错落有致的民居、绿树成荫的休闲步道,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村民何武林说:“州政协为村里做了很多,比如绿美这一块,护栏、小花园、小菜园这些都做得很好,看见哪里都干干净净的,心情很舒坦。”

十年间,州政协以“村庄硬化、环境净化、区域美化、夜间亮化”为目标,打出组合拳:购置1626吨水泥,补助343户硬化入户路和庭院3.2万平方米,覆盖95%以上农户;为15个村小组建卫生公厕,122户贫困户实现户厕全覆盖;19个村小组建成垃圾焚烧池,建立清洁员制度与“幸福超市”积分制,达孟村小组获评州县“环境整治示范村”;拆除29间危旧房,实现“清零”;购置705盏太阳能路灯,夜幕降临时,“不夜乡村”成了达孟独有的风景。

另外,州政协坚持“生态宜居”理念,以点带面推进绿美乡村建设。2022年,选定黄腊湾村民小组作为重点支持的绿美乡村示范点,投入30万元推动建设;2023年,重点打造上黄腊绿美村庄,建成村内道路硬化、裸房外墙改造、排污管道铺设、林下步道、景观休闲议事亭等设施,还通过“院坝协商”推动“共建人鸟和谐家园 助力农旅融合发展”,让绿美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

“村子更美了,老百姓更和谐了,人居环境大大改善。”达孟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有明的话,道出了绿美建设带来的新变化。如今,“家家讲卫生、户户爱整洁”成了新风尚。


暖民心:枝叶关情,点滴润心田

“现在房子盖得很漂亮,我每天把房前屋后收拾得干干净净,住起很舒心,感谢政府和州政协,让我这老太婆还能享受那么幸福的生活,太感谢你们了……”东瓜堡村段珍仙老人紧握着驻村队员的手,眼角的皱纹里满是暖意。十年间,州政协驻村工作队把村子当家乡、把村民当家人,用真心办实事。

他们是政策宣讲的“方言通”,创新“院坝会”“火塘会”,用百姓听得懂的乡音讲透医保、低保等惠民政策,“群众听不懂的政策,讲再多也没用”是他们的信条。

他们是排忧解难的“贴心人”:为小学捐赠课桌凳,为精神病患者协调医疗救助,每年春节前挨家挨户送米油和慰问金,逐户登记故障路灯的维修需求。“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成了工作队的口头禅。

他们是化解矛盾的“和事佬”,靠着织密的网格把村里的大小事都管得明明白白。东家地界纠纷、西家家长里短,只要找过来,总能被妥善理顺。“工作队来了之后,邻里间红脸的少了,互帮互助的多了,大家伙儿心里都敞亮!”村民们的话说出了心里话。

十年来,州政协始终牵挂弱势群体:为烫伤致残的文远洋协调免费手术助其返校,为3户特困家庭捐款1.18万元,为脊椎侧弯女孩杨朝艳筹2.33万元手术费,资助贫困大学生代昌娥1万元学费,为2户残疾家庭各投1万元改造卫生间……桩桩件件,皆是暖心事。


强根基:党建领航,引擎永不停

“州政协不仅帮我们修路引水兴产业,更留下了‘永不停歇的发动机’。”陈有明的话,道出了党建引领的力量。

十年间,州政协以党建为核心,筑牢基层战斗堡垒:与达孟村党总支签订共建协议,推动4个联合支部规范化建设,落实“三会一课”,建立“一约四会”制度,扭转党组织涣散局面;推行“党建+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探索“党建引领、集体壮大、农民增收”路径;2018年投7.5万元建党员活动室党建文化阵地,2020年投4万余元规范4个联合支部活动室,党建氛围愈发浓厚。

选派精兵强将驻村、建网格强化治理、推移风易俗树新风……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持续增强,为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十年倏忽,山乡换了人间。当硬化路如银链缠过青山,八角林似绿浪漫过坡地,达孟村的蜕变,早已不是数字能说尽的故事。暮色里,邓发金望着次第亮起的路灯,光晕漫过新铺的院坝,照亮的不仅是他们归家的路,更是新时代人民政协把“人民至上”写进泥土里的鲜活见证。

“州政协挂钩帮扶以来,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始终给予全方位支持。有这样的后盾,我们对建设更宜居宜业、富裕兴旺的达孟村充满信心!”里达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张乾波的话,道出了达孟村接续奋斗的底气。


(记者:沈广站 陶晶晶 周西杨 喻传宏)

(编辑:刘红丹 美编:向传帅 二审: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