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从“臭水沟”到“网红河” 清溪河的生态逆袭之路丨长江大保护十周年·百村蹲点调研行
发布时间:2025-09-01 15:03:10
皮筏艇顺着百米落差的河道疾驰而下,溅起的水花伴着游客的尖叫与欢笑;岸边突然现身的“野人”手持彩色道具互动,让这场漂流之旅更是充满惊喜。
8月21日,在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民生村,清溪河以澄澈、清凉引来一拨又一拨“漂友”。
很难想象,如今这般热闹的网红漂流地,几年前还是一条污水横流、人人避之不及的劣Ⅴ类水质河道。
从“臭水沟”到“网红河”的惊人转变,正是泸州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截污治污、生态修复、产业融合三步走,为清溪河写下的生态逆袭答卷。
“以前哪敢靠近哦?河水里飘着垃圾,一到夏天就臭烘烘的,窗户都不敢开。”说起清溪河的过去,民生村村民直摇头。
作为长江右岸一级支流,清溪河流域面积120余平方公里,其中纳溪段蜿蜒穿过大渡口镇5个行政村,仅民生村境内就有3.5公里。曾经,因沿岸工业企业直排废水,这条河的水质常年处于劣Ⅴ类,不仅破坏了生态,更成了沿岸百姓的“心头病”。
改变的序幕,始于2012年。纳溪区下了“壮士断腕”的决心,一举关停流域内12家排污企业,斩断污染源头;同时以国家3000万元专项资金为“撬动杆”,全面启动清溪河治理工程。
为了让清溪河恢复清亮本色,纳溪区还打出治理“组合拳”,通过实施水系净化工程,对生态水系、护岸措施等进行优化配置,整合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河道治理等项目建设,一点点为河流“治病疗伤”。
治水难,守水更难。为巩固治理成果,民生村成立了由志愿者、党员、大学生、巡河员等组成的护河队,不定期开展巡河,清理沿岸垃圾。
如今再看,清溪河早已换了模样: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每年保水量比治理前多了18.6万立方米;岸边种满李树、桃树,还有紫荆花、连翘等300多亩中药材,春天花开满岸,秋天硕果累累。这里还成了“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画面,让沿岸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节节攀升。
“以前在巡河‘大扫除’时,用编织袋装捡垃圾能装满四五袋,现在巡河,提一个小塑料袋都装不满了。”民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光林每周都会开展两次巡河,谈及如今的变化,他难掩喜悦。
“太刺激了!水又干净,还能和‘野人’互动,下次要带朋友来!”刚结束漂流的泸州市民李熙,抹着脸上的水珠直呼过瘾。从市区开车40分钟就能抵达,1.5小时的漂流体验,让他彻底卸下了夏日的燥热。
2018年,看着治理好的清溪河,民生村萌生了“靠水吃水”的心思,通过引进漂流项目,把自然河道变成了“游乐场”。3.5公里的漂流路线,全程落差100余米,最大垂直落差30余米,清澈的河水搭配两岸的绿植,成了夏日里的“清凉宝藏地”。
今年,景区更添了新花样:在特定河段设置“野人”互动环节,为游客的漂流之旅增添了神秘感与惊喜,让欢乐贯穿全程。每到周末,游客们蜂拥而至,单日最大客流量达到了1200人。
漂流项目的火爆,带动了村里配套产业的发展。位于漂流起点旁的长者食堂,原本是为村里老人提供低价三餐的公益场所,如今成了游客青睐的“农家美食站”,周末经常座无虚席,生意最好的一天卖了3000多元。
长者食堂负责人刘洋原本做一条龙餐饮,现在一门心思守着食堂:“忙不过来!游客太多了!”
旁边的未成年人关爱之家也借势“出圈”。这里配备了儿童乐园、游戏桌、休息室、心理室,还有VR学习设备,不仅免费对周边村的留守儿童开放,也低偿对前来漂流的孩子开放,让孩子们既收获欢乐也收获知识。
“漂流项目不仅让企业盈利,还让村集体年收入增加了不少!”民生村党支部副书记胡小萃笑着说,农文旅融合的路子,让清溪河的“水优势”变成了“经济优势”。
清溪河漂流。大渡口镇政府供图
清溪河的水,带火了漂流,还滋养了村里的“宝贝产业”——茶园和酒庄。
“以前浇水靠天,现在有民生水库,打开抽水机就能浇水,200亩茶园管理起来轻松多了!”清晨的阳光洒在民生村的茶园里,种植大户黄传萱正忙着给茶树浇水。
而民生水库的水源,正是变清澈了的清溪河。
在清溪河的滋养下,民生村的特色产业渐渐“冒了尖”。目前,全村茶园面积3000余亩,全村580多户村民近一半种茶。村民张权是种茶大户之一,他自家有茶山100余亩,加上流转土地,200余亩茶山鼓足了他的腰包。采茶农户也尝到了甜头,每天采茶能有100元到200元的收入。
民生村茶山。大渡口镇政府供图
不远处的顺成和酒庄,更是把“清溪河的味道”酿进了酒里。2016年,酒庄开始对外营业,目前已研发果酒100余款,其中研发的茶梅酒,将纳溪的茶文化以产品的形式与酒相融。目前,顺成和酒庄每个月都会汇聚一两千名酒文化爱好者,年营业额在1000万元左右,为当地带来了人气和商机。
“保护好生态,就是守住了‘金饭碗’。”大渡口镇组宣统委员许琴的话,道出了清溪河逆袭的关键。
如今的清溪河,不仅是条“清水河”,更是条“致富河”,潺潺流水间,飘着茶香、酒香,也流淌着村民的好日子。
(泸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婷)
(编辑:刘红丹 美编:冯明兰 二审:张淑娟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