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昔日城市伤疤,今朝旅游胜地——洞庭渔歌小镇蝶变记丨长江大保护十周年·百村蹲点调研行
发布时间:2025-10-31 09:29:31
十月的东风湖,碧波荡漾。傍晚时分,洞庭渔歌小镇华灯初上,古朴的街巷里游人如织。临湖的舞台上,几位老渔民敲打着船鼓,用粗犷的嗓音唱起悠扬的洞庭渔歌,引来阵阵掌声。谁能想到,这片充满生机与诗意的旅游胜地,几年前还是岳阳城区人人掩鼻而过的“城市伤疤”。
困局·渔歌远去
时间回溯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的东风湖水域,凭借丰富的渔业资源,养育了西瓜山片区的3000多名渔民。
“那时候,东风湖的鱼肥美得很,销往全国各地。我们西瓜山可是远近闻名的‘万元村’!”今年72岁的老渔民张金生坐在小镇茶社里,向记者讲述过往,眼神中既有自豪,也有一丝复杂。他口中的“西瓜山”,正是洞庭渔歌小镇的前身。

西瓜山新貌。【通讯员 戚壮波 摄】
鼓了腰包,却未能换来舒适的生活。随着渔业养殖规模扩大,以及周边工厂和生活污水的肆意排放,东风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到处都是鱼腥味、臭水沟味,特别是夏天,蚊蝇满天飞。家里的窗户常年不敢开,那味道熏得人头昏。”张金生回忆道,昔日的5口主要鱼塘因常年投料育苗,水体发黑发臭,鱼质和产量一年不如一年。富裕起来的渔民,反而被困在恶劣的环境里,许多人最终选择外出谋生,曾经热闹的“万元村”逐渐萧条,成了城市肌体上一道刺眼的“伤疤”。
治理·破茧重生
转变始于“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时代强音。2016年初,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召开,为长江沿岸城市的发展划定了生态红线。作为长江沿岸的重要城市,岳阳打响了“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攻坚战。岳阳楼区率先实行全域禁捕退养,引导渔民上岸转型。
治理刻不容缓。针对西瓜山片区这块“硬骨头”,岳阳楼区先后投入2.44亿元,系统性开展了一场生态修复手术。
——黑臭水体治理是关键一战。通过清淤、截污、活水等一系列工程,东风湖及周边水体的黑臭现象被根治。
——海绵城市理念成为破题良方。西瓜山雨水调蓄湿地工程、雨水泵站工程相继建成,像一块巨大的“绿色海绵”,有效收集、净化、利用雨水,减轻城市内涝的同时,补充了地下水。
——源头控污同步推进。东风湖社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让污水“各行其道”,菜地、旱厕等面源污染被逐一清理。

西瓜山湿地公园绿意盎然。【通讯员 戚壮波 摄】
曾经污浊不堪的西瓜山片区,奇迹般地“活”了过来。昔日的臭水塘变成了清澈的景观湖,杂草丛生的荒地变身绿意盎然的湿地公园。西瓜山综合整治项目,也因此成为岳阳市首个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实现了从“城市负资产”到“生态正资产”的华丽转身。
新生·碧水归来
环境变好了,上岸渔民的生活如何保障?生态优势如何转化为发展优势?这是“后治理时代”必须回答的问题。
答案藏在“渔”文化的深度挖掘中。岳阳楼区巧妙地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洞庭渔歌,请回了“家”。他们鼓励和支持上岸渔民,组建渔歌艺术团,在新建的小镇里常态化演出。那些曾经在风浪中吟唱的号子、谣曲,如今成了吸引游客的独特文化名片。
“以前在湖上打鱼唱歌是为了解乏,现在唱歌成了我们的新‘饭碗’!”艺术团成员、曾经的渔民郭莉群笑着说。她如今每月有固定的演出收入,还在小镇里经营着一家售卖鱼干及芦苇画等特色文创产品的小店。
围绕“渔”字做文章,洞庭渔歌小镇应运而生。渔乡风情、渔民故事、渔事体验、渔号表演、渔谣传唱……丰富的文化元素被聚集起来,融入了小镇的肌理。文创工坊、特色民宿、湖鲜餐馆等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沉寂多年的东风湖畔,终于再现了“渔歌互答”的生动景象,只不过,对答的双方已从昔日的渔民,变成了今天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与传承文化的“新渔民”。
盛景·扬帆起航
发展的东风接踵而至。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在岳阳举办,为这座城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与此同时,火爆出圈的“岳阳烧烤”IP,也为洞庭渔歌小镇引流了大量年轻游客。
小镇顺势而为,将洞庭渔歌文化体验与夜间经济、美食经济深度融合。傍晚,游客们可以在品尝地道岳阳烧烤的同时,欣赏原生态的渔歌表演;可以漫步在灯火阑珊的街巷,感受渔文化主题墙绘和雕塑的魅力;可以住在临湖的民宿,枕着湖风入眠。
“这里既有历史的韵味,又有现代的活力,还能感受到浓厚的生态保护氛围,不虚此行!”从长沙专程前来打卡的游客王奔赞叹道。
从人人避之不及的“臭西瓜山”,到游客争相打卡的“美渔歌镇”,洞庭渔歌小镇的十年蝶变,是岳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战略的生动缩影。它用事实证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道曾经的“城市伤疤”,如今已愈合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诉说着长江大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长江故事”,也昭示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

(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小弓 通讯员:莫流洁)
(编辑:李娟 美编:向传帅 二审: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

 
             
                       
                       
                 
                      
                      
                      
                       
                       
                       
                   
                   
                   
                   
                   
                   
                   
                   
                   
                   
                   
                   
                   
                   
                   
                   
                 
                 
                 
                 
                 
                 
                 滇公网安备 53262102000180 号
滇公网安备 53262102000180 号
 文山评议
        文山评议         我为文山“十五五”规划建言献策
        我为文山“十五五”规划建言献策         关爱企业 服务产业
        关爱企业 服务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