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七花杯”网评大赛】“把脉开方”打通营商环境堵点
发布时间:2022-04-08 10:52:05
一个地区有什么样的营商环境,这个地区就会有什么样的竞争力和吸引力。近年来,致力于加大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云南的营商环境依然存在诸多顽瘴痼疾,特别是对政策研究上,只盯住不能干什么、不能触碰什么,自我禁锢脚步,始终突破不了临界点,成为制约提升竞争力的瓶劲。面对营商环境建设滞后这一命门之穴,还需用“三种理念”把脉,跳出看、对标一流看,对政策、服务、项目进行开方,以一流的营商环境创造一流的发展成色。
用“非禁即入”把脉,为政策落地开出“良方”。成事之道必在干之。思想禁锢,就会导致事事自我封固。营商环境,最重要的就是政策保障。过去一段时间,由于我们思维定势,许多工作成为固化模式,一些政策在沿海一带已经突破多年,而到我省却成为“玻璃门”“旋转门”,事难办、政策难保障现象突出。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要进一步抓好顶层设计,树立“黑猫白猫一起抓老鼠”思想导向,做到非禁即可入,突破自我禁锢门槛,设立“政策智囊专班”,一项一项研究配套政策,用好用足国家政策,探索出台涉及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等“一揽子”政策配套,设立“创新奖”,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机制,让更多人争做吃“螃蟹者”,真正做到“筑巢引凤”,为全省重点招商项目开辟绿色通道。
用“效率优先”把脉,为打通服务症结开出“良方”。一个地区的服务水平,决定着这个地区的营商环境,有时窗口工作人员的一个“不”字,就可能失去一位客商、丢掉一个项目。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政策出台、服务升级、措施落地是上半篇文章;市场活跃、企业发展、群众满意是下半篇文章,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落脚点。我们要以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为契机,找准我省营商服务症结,对标一流地区、一流做法,借鉴广东深圳推出100项“秒批”事项、500项政务服务“指尖办”等改革措施和浙江省衢州市“最多跑一次”改革先发优势,树立高效便捷的服务意识,持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审批机制、简化办事流程,全面推行“一件事一次办”“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让企业办事更加精准化,做到服务无死角、无堵点、无障碍,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百米”。
用“立信兑诺”把脉,为推动项目落地开出“良方”。推进营商环境建设,是的时代之问、发展之问,也是责任之问、作风之问。失信于商,等于自绝于未来。营商环境建设,重在政策兑现和项目落地。过去,我省营商环境最大的痛点、堵点就是有的部门缺乏诚信、在决策上“翻烧饼”、瞎折腾,破坏了政商关系。针政策延续性和政策保障问题,各级党委政府一方面,要正确处理好“市场之手”与“政府之手”的关系,把握好为与不为的尺度,并将兑现政策承诺作为权重来评价政府信用体系,落实负面清单制度和事后跟踪评价机制,把工作好坏作为与先评优挂钩,形成干与不不一样的氛围。对干不好的部门及干部,要加大惩戒力度,形成不为必“亮红灯”的机制,主动维护政府诚信,给各类市场主体吃上“定心丸”;另一方面,要破除“有多少钱办自己的事”思想障碍,设立更精细化的工作专班,做到“有事必应、无事不扰”,以“微服务”疏通各层级“毛细血管”,以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用百分之百的精力去争取,吸引更多资源要素在集聚,推动更多项目落地,厚植一流营商环境基础。
今天的投资力度就是明天的发展速度,不能在营商环境中快人一小步,就注定在发展中落后一大步。面对标兵高歌奋进、追兵步步紧逼发展态势,全省上下要始终以赶考姿态,在营商环境建设中主动担当作为,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的“三个定位”使命任务、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贡献应有力量。
(盘得胜)
(编辑:陈慧 排版:向传帅 审核:资云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