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涨知识了,文山市竟然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布时间:2020-06-15 15:50:24   阅读 28778  


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

是国家确定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今天

小编带大家认识

文山市的非遗代表


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

壮剧—传统戏剧(乐西土戏)

云南壮剧有富宁土戏、广南沙戏、文山乐西土戏三个分支。2008年,由文山乐西土戏、广南沙戏和富宁土戏组成的云南《壮剧》项目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乐西土戏,自称“戏布傣”。为云南壮剧的分支剧种,是文山市唯一的壮族传统戏剧。乐西土戏产生流传于文山市德厚镇的乐西村,据《云南壮剧志》记载:“文山乐西土戏形成于光绪年间。从戏班第一代班主李贵枝到现在的第七代班主代正义的师承关系推算,文山乐西土戏距今至少有100多年的历史。”

省级非遗保护名录

开化镇壮族纸马舞之乡

文山市开化镇《壮族纸马舞之乡》于2006年5月列为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文山市开化镇纸马舞队据调查统计,现今有66余支舞队。几乎每个壮族(土支系)村寨都有一支纸马舞队。壮族纸马舞历史悠久,在壮族人民的生产和文化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985年文山市纸马舞收编于《云南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文山县分卷》。

壮族纸马舞—传统舞蹈

壮族纸马舞是文山市壮族人民为了纪念先祖打仗胜利归来而作。纸马舞节奏明快,动作热烈粗犷、原始古朴。以鼓为伴奏。由过去几个人表演的祭祀舞蹈逐步发展成为几十人或上百人的集体舞蹈。壮族纸马舞主要在壮族“小年节”“牛王节”“三月三”等节庆里跳。

壮族纸马舞有征战、嬉戏、行走、打架、打滚、踢脚、刨地、奔跑、跳跃、嘶鸣等成套动作。开场和中间穿插民间小调和歌曲。壮族纸马舞具有独特的壮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它不仅反映了壮族人民的历史、文化、生产、生活等发展过程。还是集民俗、诗歌、舞蹈、音乐、服饰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及艺术价值。

苗族蜡染技艺—传统技艺

文山市《苗族蜡染技艺》项目于2013年6月列为云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苗族民间传统的蜡染工艺历史久远,蜡染工艺过去的布料是自制的麻布,现在选用白色粗棉布。工具:染缸、脱蜡缸、漂洗缸、蜡刀等。源料:蜜蜂蜡、蓝靛等。蜡染工艺流程:将选好的布料洗净晒干、滚压加密后卷成筒备用。生火化蜡。用蜡刀自由点画。染料调制。起缸着染。最后把染好的布料凉干、用开水脱蜡、漂洗、晒干后便可制作衣裙。

三眼土洞箫吹奏

三眼土洞箫吹奏流传于文山市追栗街镇大兴寨彝族诺科支系,属于民间传统乐器。三眼土洞箫是民间的一种称谓,而在中华民族的乐器谱上叫“埙”。据文山县《地方县志》记载 :三眼土洞箫 ,即“三孔陶埙” ,吹孔气鸣乐器 ,为文山县追栗街大兴寨彝族特有乐器。彝语称之为“底劳”。和流传于春秋战国时代的埙 (x懕n勋 ,又读xu仭n喧 )同属一类 ,是古老的吹奏乐器。多为陶制 ,故又称“陶埙”。也有用石、骨或象牙制成。其形有球状和椭圆形等数种 ,音孔一至三五个不等。

州级非遗保护名录


文山市马塘镇黑末石雕刻之乡

文山县彝族神灯舞

壮族木叭喇

文山县花桥苗族印染工艺之乡

开化古洞经音乐

平坝荞酥制作技艺

文山椒盐饼制作技艺

壮族古诗歌

文山根艺

刘氏苗族医药

回族牛干巴制作技艺

穆老爹水烟筒制作技艺

苗族芦笙舞

文山凉品制作技艺


市级非遗保护名录


红甸土锅制作技艺

弹弓竞技

苗族麻纺制作技艺


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离不开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

希望更多人能

主动关注、积极参与和保护文化遗产


(文山市融媒体记者马旭芬 刘星)

(编辑 曾炜)

(排版 钟晓明)

(审核 资云波)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