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文山之干 | 从“开天窗”到“满堂红”——边疆民族地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县城)的“文山样本”
发布时间:2021-12-31 14:57:38
从碧水蓝天到清水绕城,从干净整洁的景观大街到崭新通畅的背街小巷,从焕然一新的老旧小区到秩序井然的智慧农贸市场……这一年,一个州,一群人,为了一个目标奋力共进,使文山的城市环境越来越美,市民的幸福感越来越强。
2020年以前,文山州国家卫生城市(县城)达标0个,是全省少数几个“开天窗”的州市。然而,今天的文山,在云南拟推荐命名的64地为国家卫生城市(县城)公示中,所辖的8县(市)全部上榜,实现创卫工作满堂红,是少数几个在全省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督办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的州市。
从实现0的突破到8县(市)一次性通过省级创卫技术评估,达到或基本达到国家卫生城市(县城)标准,是全州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争先恐后、创则必成”精气神的生动实践;是全州各项事业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典范样板,体现着州委、州政府为全州人民谋福祉的责任与担当。
龙明湘 摄
以“知耻后勇、奋起直追”的意志,高位推动、攻坚克难,全力打好创卫“攻坚战”
“城市品质不高,承载力、引领力、集聚力不强,对比我省滇中等州市,差距很大,是全省少数几个‘开天窗’的州市……2021年8县(市)要全部达到国家卫生城市(县城)创建标准。”2021年3月10日上午,在全州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第一期)开班仪式上,州委书记陈明直击文山城市发展之痛,并提出“干则必成、创则必成”的目标。
对文山来说,想要实现国家卫生城市(县城)8县(市)“一次申报一次达标”的目标,是非常大的挑战。在创卫的道路上,文山起步晚、基础弱、底子薄、设施不够完善,对照国家创卫的软硬环境还有许多短板、弱项。
面对问题,州委、州政府以“知耻后勇、奋起直追”的意志高位推动、攻坚克难,将爱卫专项行动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县城)作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行动中“七城创建”战役的重要工作、引领性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一号工程”,实行党政主要领导双组长制,在创卫工作的每一个关键时间节点,及时召开15次大会安排推进,做到逢会必讲、调研必看、汇报必问。将目标任务划分到部门,挂钩到个人,州委、州政府班子成员和8家责任部门挂包到县(市),州四套班子17名领导挂牌督战,州、县抽调近千名干部职工组建90个工作专班,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推进体系。并安排州本级工作经费1610万元,做好工作保障。
8县(市)自上而下构建起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倒排工期作战,以人员配置优先、经费划拨优先、物资调用优先“三个优先”全力保障任务落实,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四班领导齐上阵、干部职工全投入的工作格局。州级8家牵头部门挂包到县(市),管好自己的“承包地”和“责任田”,爱卫创卫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责任分工,编制任务清单、工作指南和工作流程,确定时间表、路线图和具体措施,实现爱卫创卫工作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形成各负其责、协调配合的共同推进机制。
以“干则必成、创则必成”的决心,拉高标杆、加压奋进,全力打好创卫“总攻战”
“苦干实干100天,全面夺取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考核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县城)标准全达标的胜利!”2021年5月31日,全州“七城创建”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县城)达标百日攻坚行动誓师大会上,8县(市)党委、政府和12个州级牵头部门的“一把手”庄严宣誓:知耻后勇、奋起直追,苦干实干100天,坚决打好“七城创建”战役,打造一个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漂漂亮亮的新文山。
创卫工作进入决战阶段以来,全州自上而下制定爱卫创卫全达标百日攻坚行动方案,召开万人誓师大会,州县领导誓师宣誓立下军令,鼓足“一天当三天用”的干劲、强化“一年干两年活”的担当,全力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攻坚行动,用4个月时间开展了12个方面的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攻坚行动。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累计投入资金60亿元,实施爱卫创卫项目近400个,提升改造建城区道路190条,建设污水管网64公里(整治河道排水口66个),建成城市小景观47个、健康主题公园10个,铺设健康步道4.6万余平方米,实施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100余个,老旧小区、农贸市场、背街小巷等重点难点得到集中突破,市政基础短板一个个补齐,城市形象一步步提升。
聚焦车辆乱停乱放、“蜘蛛网”“牛皮癣”、旱厕等突出问题,集中精力解决创卫“顽瘴痼疾”。
以“说干就干、干就干好”的作风,跟踪问效、一抓到底,全力打好创卫“督导战”
“8家单位因创卫工作不力被集体约谈”“创卫工作不力!广南31名领导干部被约谈”“文山市8家食品加工小作坊被查处”……爱卫创卫全达标启动以来,我州全面实行“黄牌、红牌、黑牌”督办机制,给予3个县(市)红牌警告1次,9个州级部门通报,对207个部门、153名干部进行了责任追究,曝光餐饮服务单位“黑榜”308户。
人居环境的改善,群众的感受最为直观。“过去到菜市场买菜,远远就能闻到臭味,宰杀家禽的污水横流,垃圾成堆,如今进菜市场就像进超市一样,干净又卫生。”在七乡农贸市场买菜的卢大伯说。
自州委、州政府吹响创卫“冲锋号”,全州上下以“每天进步、每天加分”的目标,健全机制、补齐短板,出台涵盖清洁消毒、公厕管理、户外广告设置、市容环境卫生、垃圾运输处置、“门前三包”等120余个政策文件和系列规章制度,爱卫创卫和城市管理实现从粗到细、从疏到密、从松到严。建立“社区吹哨、部门报到”联合管理机制,整合现有信息资源和执法资源,推进城市、交通、市场、生态等多部门综合执法。
为督促问题限时整改落实,州委、州政府直接发文,对各县(市)创卫攻坚存在的6000 余个困难问题派单限时整改,推动各级各部门一锤一锤钉钉子、一项一项抓落实。常态化开展“打擂台、晒成绩、大比武”,每月拍摄制作一期暗访曝光视频、组织一次评估亮分,推动全州上下树牢“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和“拉高标杆、争先进位”的比拼意识。严格落实“不换思想就换岗、不动工作就动人”的责任追究机制,压紧压实爱卫创卫工作责任,爱卫创卫“一把手”工程有效推进。
龙明湘 摄
以“全域创建、全面提升”的氛围,全民动员、全力以赴,全力打好创卫“歼灭战”
城市是我家,创卫靠大家。在创卫过程中,我州注重发动广大群众,凝聚各方力量,以“全域创建、全面提升”的氛围,全民动员、全力以赴开展创卫工作。
全州3万余名在职党员以“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活动为载体,以身示范、冲锋在前,让党旗在爱卫创卫一线高高飘扬。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建以州县乡村组五级干部为支撑力量的志愿服务队伍,数十万志愿者投入爱国卫生大扫除“弯腰行动”。州县(市)主流媒体开设“爱卫曝光台”,曝光脏乱差和不文明行为等问题。深入开展爱国卫生“六进”宣讲活动,制作发放创卫工作明白卡、口袋书10万余册,通过“喇叭响起来、屏幕亮起来、横幅挂起来”,爱卫创卫知识宣传覆盖300多万名各族群众。
各县(市)围绕爱卫创卫的目标任务和交账时间,结合自身实际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工作落实,充分展现爱卫专项行动和创卫全达标特色。文山市以“党建+”模式推进农贸市场“脱胎换骨”,开通智慧农贸市场微信公众号,推进“掌上点菜”并配送方便群众;积极引导市场内的党员经营户亮出党员身份,打造“党员经营示范岗”;“永通大妈”发挥余热助力创卫城市攻坚,“老兵志愿服务队”退伍不褪色定期参与社区共建共管;提升改造后的华龙湖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和网红打卡点。砚山县实施40条市政道路提升改造及海绵城市改造工程,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打造以“孝文化”为核心的砚安主题公园,传播、发扬孝文化;对部分老旧小区进行“花园式”改造,将25条背街小巷打造为示范街;组建城区乱象整治综合执法突击队,每天早、中、晚开展专项整治。西畴县探索实施《乡村治理征信卡》,将家庭卫生纳入自治管理;通过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三会”引导群众自主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麻栗坡县利用新时代“老山精神”讲习所、赶集日、火塘会等开展健康教育。马关县广泛发动群众家家栽花,家家门前有惊喜,户户庭院兰花谷;“六小六大”抓实“众参与”(“小广播”营造大氛围、“小服务”带动大提升、“小课堂”讲出大成效、“小举动”引领大文明、“小手心”拉出大健康、“小画笔”绘出大文化)。广南县整合现有信息资源,构建一张网布局、1+N条线接入、一个平台指挥、一分钟转办、一个口径答复的综合数字管理中心。富宁县“以奖代补”推动农贸市场环境卫生全提升,对4个农贸市场兑现奖补资金96.9万元;对1.2万余个视频监控资源进行整合,基本实现建成区全境实时动态监控;建成利用网络力量对乱停乱放现象进行照片取证、回传处罚的城市综合管理平台。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健康是百姓的福祉,创卫是文山党员干部的担当。如今,全州8县(市)的环境质量优良、市容清新整洁、生活健康文明,广大人民群众对创卫工作的满意度及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记者:杨光荣 喻传宏)
(编辑:熊明刚 排版:尹颖 审核:梁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