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洒戛竜:从革命星火到振兴热土
发布时间:2025-08-15 17:07:57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近日,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记者走进洒戛竜、丫呼寨、王有德故居、阿猛会址、弥勒湾会址、谷拉乡,探访文山革命老区的新变化,看老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以“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昂扬斗志实现乡村巨变的奋斗故事。今天推出第①篇《洒戛竜:从革命星火到振兴热土》。
青瓦白墙的民居错落有致,醒目的红色五角星徽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清澈的德厚河蜿蜒穿村而过,千亩稻田翻涌着盎然绿意。走进文山市德厚镇洒戛竜村,革命旧址旁荷香浮动,新绘的《夷经》楹联悬挂门庭,昔日的“大河边的寨子”已蜕变为一幅红绿交融、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这片土地,是点燃文山革命火种的圣地——1927年诞生了云南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孕育了第一支共产党领导的少数民族武装游击队、第一个少年儿童团组织,编撰了第一部向少数民族宣传革命道理的经典《夷经》。迈入新时代,洒戛竜村依托这份厚重的“红色家底”,谱写了老区振兴的崭新篇章。
走进洒戛竜党支部旧址,斑驳的墙壁、陈旧的桌椅仿佛在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洒戛竜村深挖红色资源,对其进行修缮改造,精心打造“一馆两线路三基地”(红色文山历史展陈馆、红色研学线路、清廉初心线路、党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年均举办瞻仰先烈、寻访初心等主题活动160余场,覆盖党员群众1.2万人次,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的重要阵地。
“我们坚持以党建强基固本,让红色基因真正融入血脉。”德厚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李聪的话语掷地有声。洒戛竜村将党建引领作为发展的“第一抓手”,着力配强村党总支及各党支部班子成员,选拔政治过硬的年轻党员进入“两委”,不断夯实党组织战斗堡垒。为提升治理效能,创新推行网格化管理,将全村科学划分为4个基础网格和34个以7户为单位的微网格,择优配备党员或威望人士担任网格员,负责收集社情民意、宣传政策法规,确保“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
同时,洒戛竜村还凝聚起32名在外干部与8名退休干部,组成“回乡工作队”。他们活跃在田间地头,通过“流动宣讲桌”“院坝篝火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党的政策转化为“家常话”,并带头投身风貌改造、拆临拆危、庭院打造和人居环境整治等具体工作,以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在党建引领的强劲驱动下,洒戛竜村积极探索“红色+N”发展模式,为产业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聚焦“红色+农旅”,依托丰富的革命史迹和展陈馆,精心推出爱国主义教育路线,着力打造集“自然风光—爱国教育—民族文化—农家休闲”于一体的新时代红色旅游产业链。年均接待游客超万人次,为乡村带来了旺盛人气。
乘势而上,村里积极引导基础好、热情高的农户,因地制宜发展民宿、农家乐、凉品店、特色伴手礼店等“庭院经济”,有效满足了游客“吃、住、游、购、娱”的多元需求。“洒戛竜的红色文化底蕴越来越受认可,村容村貌也越来越美,游客络绎不绝。”洒戛竜村狮云庄园负责人曾文超笑容满面地介绍,“我和村集体合作的农家乐,半年就增收10万元,还带动了村民增收4万元。”
“生态+区位”,绿色产业同步发力。洒戛竜村充分利用德厚河畔水资源丰富、耕地平坦的条件,引进文山市福之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村民共同成立蔬菜种植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70户86人实现户均增收2400余元。此外,洒戛竜村突出区位优势,引进社会资本投资2500万元,在周边千亩良田实施2000余亩稻虾共生示范项目,不仅为红色研学增添了生动的科普价值,更为群众增收注入了强劲动力。
漫步村中,随处可见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绿意盎然,鲜花盛开。老人们坐在自家门口的石凳上,悠闲地晒着太阳,聊着家常,孩子们在巷子里追逐嬉戏,欢声笑语回荡在村间。
“过去啊,出门就是泥水路、污水塘,哪敢想能有今天!现在路宽敞了、水也清了,这变化真是翻天覆地!党员干部带头干,群众跟着使劲干,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73岁的老党员那汉华坐在自家门口,望着眼前干净整洁的街道,感慨万千。
这份感慨,源于村里下大力气实施的人居环境整治。道路硬化、污水治理、河道美化等工程相继落地,在保护村内名木古树的前提下,村里积极动员群众开展村庄及庭院绿化美化,精心打造“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人居环境不断向绿向好。
创新治理模式是关键。推行“34个微网格”卫生责任制,每7户承包一段公共区域,每日轮值清扫,确保责任到户、长效保洁。与此同时,着力抓好14处景观节点打造,以徽派建筑色调为基础完成村内墙体美化,因地制宜完成2.7公里河道美化亮化工程。村庄风貌焕然一新,石漠化地区高原水乡的独特韵味初步显现,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宜居宜游宜业画卷徐徐铺展。
从星火燎原的革命起点,到红绿相映的振兴热土,洒戛竜村以党建引领锚定航向,以产业融合夯实根基,以环境治理重塑风貌,让历久弥新的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璀璨光芒。“我们将持续深化‘红色引领、红绿融合’的发展之路,让乡村振兴的成色更足、底色更亮!”展望未来,陈李聪语气铿锵。这片流淌着英雄血脉的红色热土,正以昂扬自信的新姿,奋力书写着革命老区振兴崛起的壮美篇章。
(记者:陶晶晶 高加敏 喻传宏 图片:张卫东)
(编辑:唐雪娇 美编:冯明兰 二审: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