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文明文山丨夜市太火爆!文山市解锁“越夜越精彩”管理密码
发布时间:2023-11-02 17:37:52
破解市容治理难题
考虑市民需求、回应摊主期待
文山市城管局用好“疏堵结合”关键一招
在文山城区增设多个临时摊点规范经营活动
满足流动摊贩的民生需求
让流动摊贩的钱袋子鼓起来
不断提升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
井然有序 夜市生意红火
星星点点的灯带下,人头攒动。晚上7点左右,位于文山学院附近彩虹夜市热闹非凡,烤肉、卤味、铁板炒饭、馄饨、手抓饼……各色美食依次排开,来来往往的顾客穿梭在小吃摊中间,挑选着心仪的美食,生意火爆的摊主忙的不亦乐乎。
小吃摊主陈萧蔓说:“摆摊差不多3个月了,生意一直都不错。每天从晚上6点半卖到11点多钟收摊,每月收入5000到6000元,我很满足。”
得益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彩虹夜市(烤鱼一条街)每天都有不小的人流量,小吃街的出现更是锦上添花,让人流量再次上涨,餐饮经济更加繁荣。
滋滋冒油的铁板豆腐、香气缭绕的烧烤肉串、色泽诱人的生蚝龙虾……沙坝地夜市同样是美食天堂。
每晚10点,迎来了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刚从附近酒吧娱乐结束的市民,顺路在这“续杯”美食的快乐。干净明亮的就餐环境,沿着街道整齐摆放的各色小吃摊,是方便市民的“生活圈”,更是餐饮商户的“致富带”。
市民李先生说:“这个夜市挺好,食物种类也多、味道好。”
小吃摊主叶谓发说:“人流量还挺大,我们摆摊一天收入2000到3000元,凌晨3点半收摊,打扫卫生后才回家。平时,执法队、公安也会经常来巡逻,治安环境很好。”
临时摊位 小摊不再“流浪”
光大步行街是很多文山人逛街首选地,无论白天晚上车流人流量都很大,吸引了许多流动摊点聚集。不少鲜花兜售商看中商机,选择在光大广场流动售卖鲜花,随意摆放摊点,不仅影响市容环境卫生,阻碍城市交通,还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
为进一步优化城市市容环境秩序,全市城管系统加强部门协作,探索城市治理新模式,疏堵结合,与多部门协商,设置了鲜花临时售卖点。
鲜花摊主颜秀格表示,为照顾老人和小孩,不能外出打工,她从2月份就一直在鲜花临时售卖点卖花。之前没有固定摊位到处跑,现在每晚都有摊位很方便,也不收摊位费,来往的人较多,生意好做,每个月收入3000到4000元。
文山市城乡管理综合执法局开化街道执法队执法人员吴成勇说:“为方便管理,我们与光大广场对接,规划了一个固定摊位,大家都受益,鲜花摆放也比较整齐,现有11家摊贩,摊位免费,卫生要摊主自己打扫。”
文山州医院城南院区附近人流量大,居民、病人对生活品的需求量大,但周边市场较少,部分自产自销的当地农户、电动三轮车的流动“美食”慢慢聚集于此,占道经营、乱停车辆,导致交通拥堵、乱扔垃圾、环境脏乱差等问题接踵而至。
考虑到实际情况,文山市城乡综合执法局多方走访协调之后,在新州医院附近,设置了临时摊贩规范点。
文山城乡综合执法局新平执法队小组负责人何万超表示,现在规划了固定摊位后,街上的流动摊位少了,经营也比较规范。经营到21点就督促摊贩收摊,不影响居民休息,并督促打扫好摊位的卫生,不影响环境。
刚柔并济 提升群众满意度
自2023年开展城管革命以来,文山市城乡管理综合执法局根据工作职责以及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和部署,针对城区出现的摆摊乱象、影响市容,造成交通拥堵等一系列问题,市城乡管理综合执法局高度重视,开展实地调研,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决定摒弃简单粗暴的执法方式,立足人民群众合理诉求与需求,变管理为服务,寻求新的方法、措施来解决和管理乱摆摊问题。
经过多方的研究探索,文山市城乡管理综合执法局在特殊的地段规划建设临时便民点,规范经营活动,减少以往因占道经营产生的各种问题,充分考虑流动摊贩的民生需求,保障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从随机就地摆摊到指定区域固定经营,临时售卖点的打造不仅让流动商贩有了“家”,解决社会就业问题,让商贩的钱袋子鼓起来,还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便利,同时助力城市环境品质的整体提升。
截至目前,文山市已打造恒丰市场水果临时摊点、三鑫商贸城公厕水果临时摊,文山学院烤鱼一条街、光大购物广场鲜花气球临时摊点、七花广场烤鱼一条街、沙坝地美食夜市街、新州医院等多个临时摊点,规范流动摊贩186户。
文山市城乡管理综合执法局副局长熊彪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学习和借鉴其他城市优秀的管理方法,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监管方式,提高治理水平,提升城市服务能力,携手各部门与群众共建文明和谐美好的家园,努力让城市更文明、更安全、更有秩序、更有温度,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来源:文山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董飞 排版:李法楠 责编:谢思思 终审: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