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主动想 扎实干 看效果】文山市:以“城管革命”新范式 绘“好在文山”城市美
发布时间:2024-09-26 16:28:36
近年来,文山市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下足非常之功、举足非常之力统筹实施城管革命,以“脱胎换骨”的决心推进“城市拆违(临)、城市‘烂尾’整治、城市洁面、城市绿美、城市更新、城市亮化、城市治污、小区治理提质、文明素养提升、机制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十大工程”,精心描绘城市“颜值”、精细刻画城市“表情”、精致塑造城市“气质”,走出一条“好在文山”的现代化城市建设、精细化管理新路子。2023年以来,文山市先后荣获中国西部地区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绿美城市省级试点等称号,创卫工作的群众满意度连续两年全国第一,盘龙河生态廊道、入城口绿美提升工程等创新做法获人民网点赞。
聚焦城市“脱胎换骨”,高位推动城管革命“十大工程”
成立由市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及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的工作指挥部,履行好牵头抓总职责,带头当好“施工队长”。科学制定《文山市城管革命实施方案》,明确“十大工程”和目标任务,抽调精兵强将,整合房地产开发项目历史遗留问题整治、城市更新项目建设、“七城创建”等专班力量,专班化、实体化推进多部门“联合作战”。实行领导小组双月调度、指挥长季度调度、副指挥长每月调度、专班长每周调度机制,紧盯问题解难题、紧盯清单推进度、紧盯要求抓落实、紧盯标准强督导,项目化、清单化、具体化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聚焦城市“健康肌体”,铁腕整治城市“毒瘤”和“伤疤”
“两违”建筑是城市肌体的毒瘤,而“烂尾”则是一座城市的伤疤。文山市紧紧围绕“坚决遏制增量、逐步消化存量、全力防范变量”的工作目标,坚持零容忍态度和“一案一策”要求,依法依规向各类“两违”建筑亮剑,累计拆除“两违”建筑38.75万平方米、拆墙透绿5.6万平方米,城市“毒瘤”逐一消除,实现还空间于城市、还绿地于人民。坚持“府院联动、一楼一策、一项目一方案”,不破法规破常规,全面推进“烂尾”项目整治,千方百计维护群众利益,全市12个烂尾楼项目全部复工、8个烂尾楼实现交房,停工多年的东盟大道、南连接线等“半拉子工程”“烂尾工程”完工投用,城市“伤疤”逐渐愈合,全力托起百姓幸福生活“安居梦”。
聚焦城市入城口改造提升,擦靓来文第一眼、第一“窗口”
坚持把五个入城口作为“城市门面”,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标本兼治、综合提升、常态长效”原则,以“东、西、南、北、中”入城口绿起来、美起来、亮起来为切入口,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紧扣打造“世界三七之都”、绿色铝创新发展示范基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发展定位,将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三七文化、铝元素等特色文化元素以及“千里绿道、万里花带”理念融入入城口改造提升中,栽种凤凰木、马关木莲、紫薇、榕树、红花羊蹄甲、红叶石楠、迎春花、美女樱、炮仗花、常青藤等绿植,形成层次丰富、开敞通透、绿树成荫、四季有花的入城新景,让入城口既有“颜值”又有“内涵”,打造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城市“窗口”。
聚焦盘龙河综合治理,打造生态休闲的文山城市“会客厅”
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目标,推进“一湖一河”重点流域水质提升行动,实施截污控源工程和污水处理厂建设,常态化开展水质监测和“清四乱”行动,全面建立“河湖长+检察长”“河湖长+警长”协作机制,严厉打击侵占河道、污水直排、倾倒垃圾等违法行为,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管控,千方百计推动盘龙河水质不断改善。深入实施生态绿道、健康步道、文化旅游、灯光亮化等工程,基本完成盘龙河城北段10.3公里生态治理,建成沿河两岸健康步道和绿道52公里,年内将实现盘龙河城区段37.7公里健康步道全线贯通及沿岸健康步道全线绿化美化亮化;招引中大达安实施城北段7.3公里田园风光产业项目,伟光汇通实施城北段15.5公里户外休闲旅游度假项目和城南段8.7公里生态旅游示范带综合开发项目,以“一河治理”推动“一城变革”,努力将盘龙河打造成为靓丽风景线、休闲好去处、经济增长带、城市标志区。
聚焦市政道路提质改造,打造一批“一季一景、一街四景”的绿色景观大道
坚持以城市发展需要和市民便利出行为出发点,大力实施城市破损路面提质改造,引进专业队伍,优化施工工艺,使用强度更高的玄武岩新材料,建设持久显黑的城市主(次)干道和人行道224万平方米,统一道路颜色、刷新城市颜值、提升城市品质。按照“一路一方案、一街一景、一街四景、融合街区特色”的原则,沿城市道路规划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结构多样、季相丰富、景观优美的绿化带,满足视觉美感,打造百联线木棉大道、文东路枫叶大道等“一季一景、一街四景”道路17条,一条条绿美道路串联起城市绿色生态空间,以饱和“绿量”打造城市“绿色动脉”。
聚焦城市公园体系建设,打造“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城市生态生活圈
对七花广场、华龙湖公园等4个重点公园进行提质改造,整合衔接绿道、景观街道、健康步道构成城市慢行系统,形成清新和谐、景色优美、环境宜人的绿色生态空间,以“公园融城”构筑“城市绿肺”。充分利用城市主次干道、零碎地、闲置地、边角地、道路转角等土地资源,建设八景园、阅读园、树蕙园等44个“小而精”“小而美”、具有浓厚地域艺术风格的主题公园、节点公园、口袋公园集群,逐步构建“15分钟生态休闲圈”。大力推进绿美社区、绿美小区、绿美公路、绿美园区建设,新增绿化面积52万平方米,创建绿美社区(小区)109个、绿美校园30所、绿美公路16条110公里,完成云南白药数字三七产业园、州博物馆2处A级景区绿美风貌提升,文山高新区获评省级绿美园区。
聚焦城市精细化治理,发动群众共建共享文明新成果
坚持文明创建常态化、绿美建设一直抓,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引导鼓励群众主动参与到城管革命中,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绿美文山先锋行”等活动,实施“一人十树、一村万树”工程,建立健全市民代表观评、“红黑榜”评定、社区卫生评比及“弯腰行动”等制度机制,“永通大妈”“攀枝花兵哥哥”等一批志愿服务代表引领广大市民践行文明、投身城市维护和管理,在“非常文山”微信公众平台开设“城管革命 文山市在行动”专栏,倡导文明行为和曝光不文明行为,乱扔垃圾、乱停乱放、乱闯红灯、破坏绿化、违反交规等不文明行为大幅减少,彻底撕掉“脏乱差”标签,贴上“洁净美”标签,努力把文山城市打造成人民群众所需、所盼、所求和所愿的最美“诗和远方”。
(来源:文山州人民政府研究室)
(编辑:唐雪娇 排版:向传帅 责编:侯佑琴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