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喜迎党代会 奋进新征程】筑牢边境铜墙铁壁 齐心协力推动发展
发布时间:2021-09-17 09:26:32
开栏语
中国共产党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第十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这是全州350多万各族干部群众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特别是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文山现场办公会精神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全州推进“十四五”规划实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努力把文山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三张牌”示范区、兴边富民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全方位推动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统一全州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思想,为大会召开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文山日报》、文山新闻网、掌上文山、文山发布同时开设“喜迎党代会 奋进新征程”栏目,推出系列专题报道,全面反映州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展示全州人民安居乐业、民族团结和谐的新气象新面貌。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筑牢边境铜墙铁壁 齐心协力推动发展
近几年来,特别是省委省政府文山现场办公会以来,我州立足边境、民族地区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统筹做好边境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疫情防控措施,维护边境安全、守护神圣国土,坚决把疫情挡在国门外;拉高标杆、争先进位,推动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着力建设美丽、富饶、幸福家园。初步核算,今年上半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80.70亿元,同比增长13.1%,比全国增速高0.4个百分点,比全省增速高1.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23亿元,同比增长9.4%;第二产业增加值237.40亿元,同比增长20.8%;第三产业增加值292.06亿元,同比增长8.5%。
“做好长期作战和突击战斗的准备,一体推进强边固防、打击犯罪、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以镇守边关、视死如归的担当,织密织牢边境管控线和疫情防控线,坚决防止疫情输入……”
在前期选派124名强边固防工作队员的基础上,2021年7月20日,我州又选派205名“强边固防突击队”队员,奔赴麻栗坡、马关、富宁边三县41个抵边村(社区),充实边境一线强边固防和疫情防控工作力量。突击队员们舍小家、顾大家,为筑牢文山边境疫情防控铜墙铁壁毅然出征。
我州边境线长400多公里,构建立体化防控体系,防范新冠肺炎疫情输入,任务繁重艰巨。在州委、州政府的团结带领下,全州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记“国之大者”,树牢“家门就是国门、国门就是家门”意识,全力以赴、严防死守,不折不扣落实疫情防控责任,切实筑牢防范境外疫情输入的铜墙铁壁,坚决打好边境疫情防控这场大仗、硬仗、持久战。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州各级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防控总要求,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坚决守住祖国西南边陲大门,为全国全省疫情防控贡献了文山力量。
全州各地不断完善疫情多点触发预警机制,优化社区网格化管理,强化重点场所疫情防控措施,加强大型活动疫情风险防控,确保不发生本土疫情。同时,充分做好安置隔离准备,加快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加强医疗救治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物资保障体系,完善应急预案、加强演练,确保一旦突发疫情,能够快速有效开展处置;持续做好组织发动、疫苗接种预约、接种组织实施等工作,切实解决好“找人接种”“预约率低”“安全接种”等问题,确保安全、高效、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工作。
在这场严峻斗争中,全州广大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冲锋在前,广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逆行出征,广大公安民警、疾控工作人员、社区和村组工作人员忠诚履职、坚守一线。他们顾全大局、守望相助,生动诠释了伟大的抗疫精神,充分展示了文山人民自强不息、团结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面对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脱贫攻坚任务,全州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苦干实干,战胜了前进中不断出现的重重困难,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干成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办妥了一批多年想办办不了的难事,全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日益强劲,为进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打造文山三七产业靓丽名片。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五年来,我州三七产业已从单纯的原料种植向种质资源研究、优质种植基地建设、行业标准制定、原材料精深加工、系列产品生产延伸的产业链构建升级转型,形成了一批外联市场、内联基地并具备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基地企业及专业合作组织,加快了三七种植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进程。实施“三七”品牌战略,打造了“文山三七”区域特色品牌,推进文山三七产业转型升级。建成了文山三七国际交易中心、三七综合交易市场等中药材市场,进一步完善了市场体系,构建与逐步完善三七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追溯体系,建立了三七农业网公共服务平台。以三七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160万亩,“文山三七”商标在62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三七产业成为文山靓丽名片。
推动矿电产业取得重大突破。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三张牌”战略部署,引进世界500强企业落户,铝行业龙头国企、龙头民企齐聚文山,有效推进电解铝、铝型材等项目及相关配套建设。2019年10月15日,山东魏桥集团与云南省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在砚山共建云南绿色铝创新产业园,203万吨绿色铝项目落地。绿色铝材产业异军突起,产能规模跃居全省第一。
稳步发展高原特色农业。2020年,全州实现粮食总产量169.76万吨,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增。以三七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160万亩,蔬菜、辣椒、肉牛等农业龙头企业由191户发展到259户,“三品一标”产品增至217个,砚山县被认定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文山市和砚山县被评为云南省“一县一业”示范县,广南县被列为特色县。全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396.05亿元,年均增长5.8%。
以康养为特色的旅游业持续转型升级。重点推进丘北普者黑5A级景区创建、普者黑水乡小镇、云上水乡、西洋江大峡谷生态旅游区、富宁架街天湖壮景生态旅游区等续建项目和句町王城、句町部落等项目,推动“旅游革命”九大工程建设。旅游项目完成投资181.4亿元,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一部手机游云南”APP广泛运用,旅游人数、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6%、30.6%。2020年成功创建了普者黑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8个4A级、31个3A级景区,接待旅游者3618.0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66.93亿元。
抢抓云南省实施普及高中教育新建项目重大机遇,精心论证遴选项目进行申报,在全省59所新建普通高中项目中争取到15所学校建设项目,规划总投资37.86亿元,占全省投资总额的23.27%;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资源共享”的原则,探索“公建民营、医养结合”福利院运营方式,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不断解决老年人医养问题……
五年来,我州各级各部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不断办好各项惠民实事,文山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城镇新增就业10.83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98.36%;
——投资105.2亿元实施教育项目3035个,全州中小学彻底告别C、D级危房,8县(市)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预计分别达到87.5%、100.38%、90%,分别提高31.46、27.87、31.74个百分点;
——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在省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省第十五届运动会上获金牌总数第一名、第二名;
——实施卫生基础设施项目309个,艾滋病防治达到“3个90%”目标,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6/10万、6‰、9‰以内;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8%、水质合格率达72.3%;建成州城市规划馆、砚山民族文化中心等一批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7.65%、98.18%。
……
一连串数据,真实记录着五年来文山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各项事业的持续进步。透过这些数据,我们仿佛看到了全州民生福祉的不断增进。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更需加倍努力。新的五年,启航新的征程,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文山现场办公会精神,弘扬好“老山精神” 和新时代“西畴精神”,开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行动,拉高标杆、争先进位,大干快上、争先创优,你追我赶、争先恐后,以“三个示范区”建设为牵引,继续统筹做好边境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确保“十四五”规划顺利实现,让文山的未来更加美好。
(记者:曾稆)
(编辑:董飞 排版:钟晓明 审核:梁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