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麻栗坡李朝瑞:小身躯扛着大梦想

发布时间:2022-07-04 17:14:16  

翻开李朝瑞的工作日记,首页赫然写着:“回首过去,我无怨无悔,展望未来,我信心百倍。”这是她的信念,也是她的坚守。李朝瑞是麻栗坡县铁厂乡返乡大学生,铁厂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2014年,李朝瑞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一家外企上班,在外打拼的她,没有忘记家乡的建设,在见识过一线城市的繁华后,她也想把自己在外面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家乡的建设上。

2016年,得知家乡在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她便毅然放弃在上海发展的机会,回到边陲小镇投身家乡规划建设,至此,身材娇小的她便在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疫情防控等各项工作中贡献着自己的才智,释放着自己的能量。“在外求学和工作的日子,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开阔了眼界,就想回到家乡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家乡建设得更美丽、更富饶、更文明……”李朝瑞说。

走在铁厂乡铁厂村委会上罗湾村的进村道路上,干净整洁的道路两旁,一排多彩的篱笆依路而建。步入村寨,外观统一的房屋鳞次栉比;在房屋的墙壁上,一幅幅村民劳作的实景油画,一张张村民幸福的笑脸,都见证了上罗湾村发生的巨大变化。谁能想到在多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人居环境差、矛盾纠纷突出的村寨。

2021年李朝瑞担任村党委书记以来,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按照“扫干净、摆整齐、搞绿化、建文明”“绿美”乡村主题,结合上罗湾村情民意,带领村“两委”成员,同全村党员群众齐动手,在沿路石墩间种小花,在废旧轮胎中种花草,石头缝里种仙人掌,扎树篱笆拦园子,将村规民约、村民劳作实景画面上墙,铸就“和”文化基因,打造以“和”文化为引领的秀美上罗湾。2022年5月,在铁厂乡“绿美”乡村评比中上罗湾村荣获第一名。

在建设上罗湾村的过程中,最初有部分群众不理解、不支持,李朝瑞经常骑着“小毛驴”穿梭在乡间小路上,一户户讲政策、做工作,常常深夜才回到办公室。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反复工作和“游说”下,全村群众一致同意自己动手建设秀美新家园。

在一次日常工作中,她得知村内有3个孩子因多种原因一直未落户,便主动联合其他部门上门给孩子父母做工作10余次,父母同意后,她又自己驾车辗转麻栗坡县、西畴县两县为孩子办理《出生医学证明》,在返回途中还遭遇车祸,所幸没有受伤。在她的努力下,3名孩子的户口成功补落。在谈到为孩子办理补落户口过程中所发生的事情时,她说这是一次让她“恐惧感”和“成就感”并存的工作之旅。

在李朝瑞的带头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2021年村“两委”换届后,铁厂村“两委”成员大学以上学历4人,高中以上学历3人,平均年龄36岁,他们正以青春热血精心绘制铁厂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新图景。

铁厂乡是边境乡镇,“内防反弹、外防输入”任务异常严峻。在疫情防控中,移动小喇叭成为她宣传的“得力助手”,群众熟知了她的“声音”,小喇叭响起时,总会听到群众说:“李朝瑞又来了,快点,快点,做核酸去了。”

作为村党委书记、村主任“一肩挑”的年轻干部,无论是在疫情防控,还是矛盾纠纷化解,或是带领乡亲们致富等大小事务中都有她的身影。在问到从上海回到这里当一名村干部后悔吗?李朝瑞回答:“能参与家乡建设是我的理想,我从不后悔。”

(麻栗坡县融媒体中心记者:郎贵棉 通讯员:杨朝林)

(编辑:徐珺 排版:李法楠 审核:资云波)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