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非遗】来文山不能错过的壮族“广场舞”

发布时间:2022-04-04 16:19:04  

壮族纸马舞,2006年被列入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7年被国家文化部列为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壮族纸马舞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800年左右的历史。来源有三个版本的传说:一是壮族先祖随白马将军出征,后因返乡迷路滞留当地,为纪念将军而作纸马舞;二是村中男子外出征战时,村子遇到外族来犯,村里的妇女在王三姐的带领下,扎上纸马,戴上面具,装作操练兵马,一时间马铃声、锣鼓声威震南天,即把来犯之敌吓跑。之后,为纪念此举,便产生了纸马舞;三是为纪念一对有情夫妇而作纸马舞。

古时,纸马舞主要在丧祭活动时跳,同时伴有鬼脸、狮子、大刀、小刀、手巾、拂尘的表演,舞者一般为8人。其中,舞纸马者两人、舞大刀者两人、舞小刀、舞鬼面具、舞手巾、舞狮子者各一人。

过去,只允许上了年纪的妇女和男子跳纸马舞,如今,纸马舞已发展成群体性、娱乐性的集体女子群舞,喜庆节日或迎接宾客时都有纸马舞表演活动,舞蹈规模也由几人的舞队发展到近百人规模。纸马则换成彩色布马,更讲究装饰性和美感,深受壮族妇女的喜爱。几乎每个壮族村寨都有自己的纸马舞队,每队少则10至20人,多则50至100人。队员大到80岁,小到6岁。

纸马有头、眼、耳、嘴、身、尾,却无脚。舞前,舞者从纸马的腹部空心处钻入,把纸马套在腰间,双手提着纸马的腰作舞。舞时,以单脚起跳,双脚落地为基本动作。舞蹈中,马对马、狮子对手巾,鬼面对小刀、大刀对大刀,作互相拼斗动作。舞纸马者,还要依从步法、节奏、有节拍地左右摇动马头,让两“马”互相咬、踢、厮斗。舞场上马铃叮当响,灰尘四处扬,真如在战场上打斗一样。

壮族纸马舞热烈粗犷、原始古朴、节奏性强,具有独特的壮族民族风格和浓厚的地方特点,群众基础深厚,艺术性和观赏性极强。

(来源:文山州非遗中心 整理:缪欢)

(编辑:徐珺 排版:李法楠 审核:侯佑琴)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