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文山州5个“云岭百姓宣讲”示范点免费开放,快去打卡!

发布时间:2021-09-16 17:49:52  

云南省“四史”宣讲活动

已走进百县千乡万村

一个个带领群众拼搏奋斗

决战脱贫攻坚、追梦圆梦的故事

引领着广大干部群众

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

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广泛开展“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百姓宣讲活动,文山州依托各级党校、校园、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学习体验示范线路、图书馆、农家书屋、各类书店等场所,选择有积极性、有场地(能够容纳50人以上)、有专人负责、有工作方案、能够面向社会长期开展活动的场所建设示范点,从各县市推荐的示范点中择优向省上推荐。经批准,5个示范点获批云南省“云岭百家宣讲”示范点。

近日,云南省“云岭百姓宣讲”

文山州示范点陆续揭牌

一起走进5个示范点

↓↓↓

文山市民主政府纪念馆

地址:文山市追栗街镇丫呼寨

文山县民主政府成立遗址位于文山市追栗街镇丫呼寨村,距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距文山城中心19公里。

丫呼寨村居住着165户704名彝族群众,拥有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2016年,云南省扶贫办、省财政厅批准在丫呼寨建设“红色乡村·幸福宜居家园”和村级“四位一体”项目,对原有文山县民主政府纪念馆进行修缮改造,2018年4月开馆。

新建修缮后的纪念馆占地709平方米,设有6个展区,外围还改建了解放广场、红园、军事通道堡垒附属设施。纪念馆自2018年4月重建开馆以来,接待了全州各机关、团体及个人1125场次,人次达4.5万以上。

王有德故居

地址:砚山县平远镇红果树村

王有德故居位于砚山县平远镇田心社区红果树村,建筑面积1010.87平方米,采用穿梁式木结构形式,四合院庭院结合红果树村及本家的基本建筑风格,利用“修旧如旧”的理念进行修缮设计。故居分为图文资料展示厅、多功能视频放映厅、入党宣誓厅,展板59块、图片资料155幅、历史文献50余本、情景雕塑2座。

王有德是中国最早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者之一,是为数不多的早期中国共产党员之一,是早期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员;是北京“五四”反帝爱国运动的参加者,中国工人运动的开创者之一;是南昌起义参加者,抗日战争的革命先锋;是文山籍的第一位中共党员。

岩头村小组党史学习教育暨新时代西畴精神现场教学基地

地址:西畴县西洒镇龙泉行政村岩头村小组

岩头村,因地处悬崖峭壁之上而得名。这个只有15户人家的小山村,尽管距离西畴县城只有8公里,但地处深山交通闭塞。

1997年,岩头、垮石岩等11个村的群众挖出了4.5公里长的主干简易公路,由于地势陡峭、位置偏僻,从垮石岩村岔路到岩头村有1公里公路被悬崖挡住了。作为村小组长的李华明暗下决心,哪怕砸锅卖铁,也要带着大家把被悬崖挡住的进村路打通。

历经12年的坚守和苦干,2014年1月,岩头村终于打通“最后一公里”的进村简易路。

路通了,岩头村具备了发展条件,全村人又在打通产业致富“最后一公里”的路上接续奋斗、奔忙不停。

李华明被评为“中国网事•感动2015”第二季度网络人物,2019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

岩头村坚定践行“两山”理念,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建成“最后一公里”展馆、“西畴精神”教育示范基地,共接待学习者1000余人次;推进人居环境提升,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实施“五治”融合社会治理,建设平安和谐乡村。

岩头村脱贫攻坚的精神财富,既是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体现,也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范例借鉴。

弥勒湾会址


地址:丘北县天星乡

“弥勒”是“篾箩”的谐音,“湾”是“水塘边”,意思就是生产蔑帽篾箩的水塘边,据考证就是现在的水塘村。民国时期,因村旁建有一座名为“天星”的寺庙,从而更名为天星。

中共滇桂黔边区工委扩大会议弥勒湾会址位于丘北县天星乡天星行政村天星村小组,1993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定为州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9年确定为文山州第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020年被批准为文山州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

丘北县为进一步深入挖掘和提升弥勒湾会址布展内容,组织人员广泛收集资料,完成弥勒湾展室布展资料4万余字、专题资料10余个、图片200余幅;在全县挑选28名青年干部,通过系列培训学习,建成红色基地讲解和红色党课专业人才队伍。

2018年7月,修缮后的“弥勒湾会址”投入使用,丰富了丘北县理想信念教育、红色文化体验、现场教学活动途径和载体,也为县内外广大干部群众了解丘北历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平台。

据统计,2018年以来现场接受教育的党员干部和群众达3万余人次。今年,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迎来州、县各部门单位到此开展现场学习教育100余场次共6000余人。

谷拉甘屯红军洞

地址:富宁县谷拉乡

甘屯红军洞离富宁县城87公里,离谷拉乡政府驻地7公里。红军洞深达两公里,由5个大厅组成。岩洞分为外洞和内洞,外洞可容纳300人左右,顶上延伸的岩壁像一把巨伞遮天蔽日,十分隐蔽。内洞入口处为直下的陡壁,往下15米即为平缓扩展,内有5个容纳几千人的大厅,小则可容纳几十人,大的可容纳上千人。

红七军在九弄多立寨和谷留成立了中共滇黔桂边区临时委员会、滇黔桂边区革命委员会、滇黔桂边区劳农会、滇黔桂边区劳农游击队第三联队等革命组织和红军游击队后,为了保卫边区,红军游击队把甘屯作为一个重要的前哨,派一个红军分队把守。

红军为了不扰民,住进这个山洞,并在外洞口到内洞口100多米长的地段设了6道用石头砌成的、至今保护完好的6道防御工事,平时外洞生活、学习、议事,危急关头可撤到内洞隐蔽。

2009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投入200万元革命老区扶持建设资金重建了甘屯红军村,修建了红军洞外的相关设施。进入甘屯红军洞必须经6道防线,部分防御工事实现原貌保存。

甘屯红军洞是滇黔桂边区红军游击队的一个据点,是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艰苦条件下顽强斗争、英勇保护群众的历史见证,是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云岭百姓宣讲”示范点是

宣传党的创新理论

传递党的声音的主渠道

是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凝聚向心力的主阵地

文山这5个示范点

是“四史”学习教育的打卡点

示范点免费开放

赶快约起来~~

(记者:李云淑)

(编辑:董飞 排版:张振飞 审核:梁丹)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