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广南:爱国统一战线下的开明士绅
发布时间:2021-11-26 15:53:50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集团不顾全国人民对实现和平、民主,建设新中国的热切希望,很快发动内战。在滇东南地区的广南,党所领导的革命之所以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党的工作从无到有,党组织、党领导的武装从小到大,新政权的巩固等等都与党的民族工作与统一战线工作是分不开的。为此,在中共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开明士绅成为首要团结的目标,走上了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道路,参与中国共产党根据地政权巩固、经济建设、教育事业发展等重大事件,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创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党的地下工作者以及后来的党的各级组织、军队等,都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始终把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统一战线政策作为革命的一部分来开展工作。使民族统战工作得以广泛开展,迅速发动了群众,不断壮大了革命队伍,为武装斗争的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建立滇东南根据地打下了坚实基础。
爱国开明士绅李树芳
在《云南中共党史研究》《文山州革命历史遗迹通览》《广南文史资料集》里零星的记载和描述:“1946年10月至1947年7月,中共云南省工委书记郑伯克先后派党员杨宇屏(杨应垣)、陆毅(陆琼辉)到广南开展工作。指定陆毅为广南地下党负责人,受开广工委领导。广南开明士绅李树芳先生曾秘密资助地下党的活动经费,并经常给游击部队送粮食、食盐、棉布、绒毛毡、衣服等物资。最早为中共广南地下党提供一台收音机,给地下党秘密收听延安新闻,支持创办《莲声报》传播革命形势、宣传鼓动革命活动发挥了很大作用,直至1948年上半年。后来,一个小偷到中共广南地下党小组聚会的县城东郊碗厂行窃,盗走了党小组的收音机,国民党当局在审讯小偷后才发现原来地下党在这里组织活动,党小组因此被迫转移到其他地点活动。”在秘密活动期间,中共广南地下党与国民党县党部执委、代理书记长冯君雅建立了联系。同时,通过陆澄秋、左明斋、陆晶武、钟鼎章、付铸鼎等民主人士,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腐朽,使社会各界看清国民党政权的反动实质,树立对共产党的信任并在行动上支持革命。当时,中共广南地下党临时联络点建在李树芳先生经商兼住房处,广南县城西街(现广南县农商行十字街支行),为了保存联络点,李树芳先生巧妙与国民党当局周旋以保持革命斗争的力量。在解放战争期间,他以自己的人生轨迹诠释以民族利益为重,以国家利益为先,与共产党人风雨同舟的一幕幕故事,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红色记忆。
党史研究部门提供的资料
党史研究部门提供的资料
李树芳先生,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出生在广东新会,1959年病逝(具体时间不详)。因家境贫寒从小勤奋努力,他的整个青少年时代就是学习经商,在诚实守信中成长起来的。旧时的广南“茶马古道”,商贾往来较多、市场繁荣、人丁兴旺、文化发达,是广东、广西商贸交往的交通要道和集散地,有“滇桂走廊”之称。1942年,在广南县城西街原“五福堂”(现广南县农商行十字街支行)成立一个“万信昌”铺号。这个商号虽刻有印章,但从不挂牌。与此相同的另外一家,一向对外都以本人姓名当铺号,以私章当印章的商号就是李树芳先生创办的。这两个商店在当时都拥有雄厚的资金,同时也涉及各个方面的经济往来且异常活跃。李树芳先生走南闯北,上至昆明、苏杭、上海、北京,下至百色、南宁、广州、越南。后流落在云南省广南县城西街,在此处立足经营了布匹、绸缎,广洋杂货。为了拓展商贸业务,还经营了马帮托运业,在业内有着极高的口碑。他为人正直、慷慨豁达,无论街坊邻居有什么困难,如无米下锅、无钱下葬等都得到过他的资助和帮助,是广南县城街坊邻居口中的大善人。他思想进步、深明大义,是广南县的一名慈善商人、爱国人士,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
解放战争时期,李树芳先生在中共广南地下党的感召下,他坚定了跟共产党走的信念,冒着生命危险把临时地下联络点建在自己家中,一直以商人的身份为联系点提供保护,并为内线人员提供工作经费,为紧急撤退的边纵部队保护来不及运走的重要物资(部队工作经费)等等革命善举。在此期间,更是多次为中共驻广南的边纵部队提供收音机、医药、粮食、皮夹克(其中现居住莲城镇北极村已离休的老干部康济明至今还留有一件)、土布衣服、布鞋、短裤、五角帽、毛毯等大量生活战备物资及菜金,为支持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积极贡献。由此看来,李树芳先生的革命信念是如此的坚定,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爱国热情。
文山州革命遗址通览
1949年7月,根据中央决定,云南滇南地区、思普地区、滇东北地区、滇中地区、滇西和滇西北地区的游击武装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桂滇黔边纵队,统一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同年6至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华东、华中、西北发动了强大攻势,在相继解放了上海、杭州、南昌、武汉、福州、西安等重要城市后,迅速向华南、西南挺进。此时,蒋介石集团极力拉拢地方势力,力图“绥靖”后方,妄想以云南为据点,作为盘踞大陆的最后基地。于是集中兵力进行“扫荡”,妄图在野战军进入云南之前消灭“边纵”,除其心腹之患。同年8月,广匪头目钟日山和广南伪县长、地霸王佩伦得知李树芳先生暗中支援共产党后便起杀心,中共广南地下党得到消息后迅速通知李树芳先生撤离,并护送他连夜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广南县城,这才避免了杀身之祸。颠沛流离并在昆明经人介绍用110两黄金,购买了武成路小富春街旧27号砖房一幢,作为经营面粉和居住之用。云南解放后,李树芳先生怀着思乡之情,于1951年4月又带着全家返回广南居住。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统治下,李树芳先生“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无惧国民党反动派杀头和株连全家性命的危险,始终支持、掩护地下党和“边纵”的革命活动,十分难能可贵,这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具体体现,也是李树芳先生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的高风亮节。
1953年,正值国家国民经济向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时期,县政府调派并号召修筑个金公路,李树芳先生积极响应,主动将家中的20匹马送去筑路现场驮运土石,马匹在筑路过程中相继死亡,回到家里的马只剩下4匹。根据当时政府的相关规定,李树芳先生本可以得到相应的赔偿,但他只字未提。未曾想到天有不测之风云,1958年5月24日被广南县人民法院以(法刑字第003号)刑事判决书,判有因资匪、贩毒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后在开远小龙潭改造中逝世,原因不详,尸骨无存。直至1993年2月,李树芳先生贤良淑德的夫人吴良桂病逝时,后人才用小龙潭的一捧土及一张照片与其夫人合葬于广南县城八大河寨子附近,同年4月,根据党的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文山州中级人民法院复审,以(93)文中刑再终字第7号裁定,对李树芳先生宣告无罪,至此,李树芳先生得以平反昭雪。
李树芳先生的夫人吴良桂(中)与子孙们合影
直至今日,受李树芳先生教育及影响,他的后人中,先后有16人加入中国共产党,2人加入民主党派,多次荣获模范代表、优秀党员、优秀工作者称号,在各行各业继续延续李树芳先生的爱国精神。李树芳先生信仰共产党,追随共产党,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他的人生从坚定的信念出发,生活从选定的方向开始,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路就在自己的脚下,就看自己怎样选择,留下了什么?放弃了什么?“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他的一生虽然坎坷,但他心中有信念,假如他不是为了“究天下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恐怕早就自尽身亡了,这就是信仰的力量。李树芳先生爱国爱党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
(作者:兰天明)
(编辑:曾炜炜 排版:钟晓明 审核: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