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傅少华舍身投革命
发布时间:2025-03-20 09:02:08
傅少华,1904年出生于富宁县花甲乡花甲村傅家湾村,幼时在本村读私塾,后入县城读高小。在校时受进步思潮影响,积极参与进步活动。毕业返乡后积极带头开展破除迷信、改革陈规陋习等活动,得到广大青年的拥戴。后因为人正直、乐于助人,被村民推任保长。
1933年,红军干部李著轩、赵敏等到花甲、南劳坝一带从事革命活动,在他们的教育引导下,傅少华进步很快,不久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傅少华的带动下,汪富兴、卢锡侯等当地近百名青年走向革命。经过一段时间酝酿和发展,成立了花甲赤卫队,傅少华任队长,公开打出革命的旗号。赤卫队在傅少华带领下先后镇压了木桐、半坡、花甲等村寨的地主劣绅,逐步削弱了国民党在花甲统治力量。在此基础上,傅少华紧接着又率赤卫队攻打国民党花甲的统治核心——花甲区公所,击毙区长汤焕文夫妇及其部分爪牙,震慑了国民党富宁县县长甘汝棠及地方豪绅,迫使国民党将花甲区公所撤至20公里外的那耶,并调集民团百余人把守。之后,傅少华继续在滇黔桂边区的崇山峻岭英勇战斗、奋勇杀敌,先后指挥或参加了木垢、俄色、谷沙等战斗,1936年任滇黔桂边区革命游击队第3大队副队长,成长为革命游击队一名优秀指挥员。
傅少华及其带领的赤卫队、游击队的革命行动,让敌人颇为忌惮,1937年2月,敌广富独立营围剿花甲,屠杀红军游击队员家属36人,并将10余颗人头挂在树上示众。这次屠杀中,傅少华的伯父、叔父、岳父等惨遭杀害。然而,敌人的疯狂镇压,没有能够动摇傅少华的理想信念,反而更加坚定了他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革命斗志。1938年边区游击队主力改编离开根据地后,边区陷入了敌人的白色恐怖,傅少华的革命理想仍旧坚如磐石,他与滕静夫等带领少数游击队员留在者兰丛林坚持斗争,同年10月转移至中越边广西靖西一带秘密活动。经过近2年的工作,隐蔽斗争的范围从中越边境一带扩展至靖西魁圩乡,逐渐向原根据地的核心区——谷拉乡推进。傅少华先后在魁圩乡洞巴、平巷、那独等地开酒坊、贩桐油和务农,以此为掩护秘密传递情报,串联农友,寻访失散游击队员。1942年3月,傅少华外出筹措活动经费时遇害。
(来源:文山史志)
(美编:向传帅 二审:关韦伟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