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汪慧敏:既当护法卫士又当普法先锋
发布时间:2024-03-06 17:00:00
“你好,我和邻居有些宅基地纠纷,希望得到调解。”“最近我们夫妻二人在感情上闹矛盾,请求调解。”“我们想写个协议,能不能帮把把关。”和老百姓打交道,像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身边发生,每件事汪慧敏都会当成大事认真办好,让群众露出满意笑脸。汪慧敏现为广南县司法局曙光司法所所长,也是曙光乡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
“跟群众打交道的时间长了,但凡哪里发生个矛盾纠纷,不处理好心里总是时时惦记着,生怕酿成大的事情,所以即使再小的矛盾我也会重视、再小的纠纷我也会立刻调处。”采访中,“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汪慧敏说道。
2022年11月,曙光乡田心寨村委会的陆某汉与陆某能两兄弟因杉树权属问题使亲情一度陷入僵局,几年间,乡政府和村调解委员会多次派员组织调解无果。
担心该纠纷酿成风险隐患,汪慧敏联系相关职能站所深入一线调查了解,组织双方到争议地现场进行调解。调解中,她抓住关键证据,运用法律知识及权属材料反复沟通协调,语重心长为当事人算“时间账”“亲情账”“金钱账”。
汪慧敏往返多次,经过不懈努力,双方当事人终于达成和解协议。
像这样化解危急局面的例子还有很多。在10多年的基层调解工作中,大到人身损害赔偿、死亡赔偿纠纷,小到鸡毛蒜皮的邻里纠纷,只要群众找到汪慧敏,她都会及时赶到,定分止争。她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达300余件,调解率达100%,调解成功率达98%,将大量的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了辖区的社会稳定。
曙光乡辖6个村民委员会,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为此,她强化对少数民族语言的学习,针对少数民族群众生活习惯,将壮语和汉语相结合,利用节假日重要时间节点,通过以案释法、唠家常的形式,用“双语”把“法律语言”变为“方言俗语”,将婚姻家庭纠纷、外出务工薪资拖欠、邻里纠纷、山林土地纠纷等内容作为宣传重点,既当护法卫士,又当普法先锋,在乡机关、村寨、学校、企业留下一抹抹美丽的“司法蓝”,通过努力,让少数民族群众认识法治、了解法治、明白法治,真正让法治的种子在群众心中落地生根。
汪慧敏充分调动辖区法律明白人的积极性,把法律明白人打造成普法宣传工作的信息收集员、工作的协调员、法律宣讲员,不断提升普法质效。普法强基工作开展以来,她共组织开展普法宣讲30余场次,接受法律咨询100余次。 记者 朱光清
(来源:云南法制报)
(编辑:刘虹 排版:陆军 责编:谢思思 终审: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