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文山州能源局:解放思想谋发展 砥砺奋进谱新篇

发布时间:2025-03-17 11:28:05  

在深入开展“谱好三部曲、决战十四五、谋划十五五”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背景下,文山州能源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积极探索能源发展新路径。

文山能源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州能源高质量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州认真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绿色能源强省”战略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打造一流“中国绿色铝谷”核心区建设,能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迈开新步伐,能源保障取得历史性突破。

能源供给保障能力稳步夯实。全州能源基础设施不断夯实,能源网架结构日趋完善,初步建成电、气、油、煤互为补充的综合能源保障体系。电网基础设施全面升级。文山电网由全省“电网末端”向“负荷中心”转变。主配网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已形成以500千伏变电站4座总变电容量1125万千伏安,220千伏变电站12座总变电容量369万千伏安,110千伏电网延伸覆盖全部县级区域,建成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33座、输电线路9685公里。油气长输管道实现“从无到有”跨越,建成成品油管道347.65km。长输天然气管道在运149公里,在建260公里,天然气输送能力超过5亿立方米。煤炭呈转型升级态势,规划保留合法产能煤矿2处,产能230万吨/年,绿色成为文山能源的靓丽底色。新能源开发利用全面提速,截至2024年底,全州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377万千瓦。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全州绿色能源装机占比达98%,绿色发电量占比96%,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天然气利用领域不断拓展。从居民消费向工商企业、服务业等领域持续延伸,能源消费占比不断扩大。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加快融合。绿色能源支撑新兴产业崛起,入驻落地电解铝产能343万吨,能源设备、装备制造企业加快推进,成为全省清洁能源消纳重要基地。全社会用电量持续实现历史性突破,2024年全社会用电493.87亿千瓦时,增长17.5%,保持全省第一。

能源发展自身优势

能源资源禀赋优良。全州以新能源为主的清洁能源资源丰富,发展潜力较大。属于全省除曲靖、昭通、红河三个州(市)外的六个煤炭资源补充区之一。生物质能原料种质优越。储能需求大幅提升,储能发展潜力巨大。能源通道优势无可替代。文山是连接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具有“承接东西、贯通南北、通边达海”的天然区位优势,实现周边能源资源的互补性强,有利于国际国内资源合作,具备建设成为区域性能源枢纽的天然优势。能源消纳势头强劲。绿色铝、绿色硅、能源装备制造业等产业落地建设,承接产业带动能源需求增量作用突出,必将极大拓展能源发展空间。能源结构持续优化。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资源进入快速发展期,新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占比持续提升,储能项目开始谋篇布局,清洁低碳转型步伐加快。

能源发展面临的挑战

能源供需矛盾面临短期内难以逆转的挑战。目前全州正处于工业化起步和经济社会加快发展阶段,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和改善民生等任务仍然较重,未来一段时间对能源的需求还将保持刚性增长。同时,受全省电力电量将长期持续“双缺”的影响,全州电力供应态势趋紧,“十四五”乃至“十五五”期间,预计全州全社会用电量将延续中高速增长态势,新能源暂不能承担起主体能源责任,能源保障困难形势短期内难以逆转。能源低碳转型的挑战。在碳达峰、碳中和与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要求下,提高能源自主保障能力,合理控制能源消费与保障正常生产生活用能,将面临水电深度开发、新能源发展用林、用地及生态环境约束条件增加、能源转型受产业结构调整影响较大等挑战;风电、光伏资源在“十四五”“十五五”大规模高强度开发建设后,也将面临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增长,将面临系统安全、经济运行、技术进步和政策协同等挑战。安全与发展的挑战。随着能源系统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趋复杂,运行安全风险凸显,迫切需要坚持安全保供的底线思维,加快构建风光水气储等多轮驱动的能源供给体系,全面提升能源系统安全性。

能源发展的思路及路径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安全新战略的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对标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围绕“3815”战略文山行动,深入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能源开放合作,主动想、扎实干、求实效,全面构建富有文山特色的新型能源体系。

电源建设。加快新能源开发。牢牢抓住新能源开发政策,发挥文山州自然资源、区位和产业链优势,统筹生态保护与能源发展,采用集中式与分布式、分散式相结合的方式,拓展“光伏+”应用场景,大力推进风电、光伏项目建设。推进调节性电源建设。把握火电建设窗口期,利用州内煤炭资源和富宁港的运输优势,规划建设清洁高效燃煤发电机组;依托天然气管网,积极推动天然气发电项目前期工作;加快120万千瓦西畴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持续谋划更多抽水蓄能项目;稳步发展新型储能,在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合理布局,有效提升能源调节能力,保障电网稳定运行;加快推进广南垃圾发电项目建设,结合县域实际,在各县推进垃圾发电项目,实现能源供应与环境整治双赢。

电网建设。优化加强电网主网架。加大电网主网建设力度,推动500千伏南屏变、柳井变二期等项目建设,多举措构建更加坚强的主干网架,确保供、受电通道畅通无阻,全面提高电网整体供电能力和稳定性。推动配电网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配电网网架结构,大力建设智能配电网和主动配电网,提高配电网接纳新能源和承载多元化负荷的能力,保障新能源顺利并网消纳。开展分布式智能电网示范建设,积极发展智能微电网,促进新能源就地消纳。加强电网数字化建设。推进能源数字化平台建设,加强电源侧数字化部署、电网侧数字化转型和负荷侧数字化升级,构建适应新能源发展的预测监测体系和新一代智能化调度运行体系,实现电力系统智慧化监测调度,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能源协同。创新驱动,提升能源利用“整体效能”。提升需求侧响应能力。引导用户优化储用电模式,挖掘居民、一般工商业用电负荷弹性,针对工业用电负荷占比高的特点,鼓励大工业负荷参与辅助服务市场,推动铝、硅等高载能产业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发挥可中断负荷、可控负荷功能。探索建设虚拟电厂。聚焦商业空调、充(换)电设施等领域建设垂直场景虚拟电厂,在公共建筑、数据中心等场景进一步完善建设,探索适合文山电力市场和能源发展需求的运营模式,实现对分布式电源、储能设施、可调用负荷等能源资源的“应接尽接”。推动电动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加快新能源充电桩(站)建设,按照充电站“县县全覆盖”,充电桩“乡乡全覆盖”的目标推进,积极推广有序充电、电动汽车与电网双向互动(V2G)等技术,实现削峰填谷,提高电网调峰调频能力,促进清洁能源消纳。

油气建设。完善设施,保障油气供应“多元支撑”。完善天然气管网及储备设施。加快广西LNG外输管道复线(百色—文山)工程项目建设,推动砚山、富宁等支线项目建设,实现“县县通”和重点园区全覆盖,提升天然气安全保障和应急储备能力。保障成品油供应。强化中石化富宁—玉溪成品油管道安全稳定运营管理,确保成品油稳定供应,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煤炭建设。转型升级,夯实传统能源“基础底盘”。提升煤炭产能与储备。推进普阳煤矿、水米冲煤矿稳步满产达产,积极建设煤炭分选储运中心,完善煤炭运输通道和集疏运体系,依托广西平陆运河和富宁港,增强煤炭跨区域供应保障能力。延伸煤炭产业链。探索引进煤基新材料项目,如石墨烯、碳纤维、炭质还原剂、高端活性炭等,或发展煤化工等下游产业,促进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提高附加值,推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

能源融合发展。产业协同,打造绿色能源“新高地”。助力“中国绿色铝谷核心区”建设。围绕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聚焦铝精深加工及终端产品,构建绿色铝精深加工产业链,打造绿色铝先进制造业集群。积极推进“绿电”“绿氢”与绿色铝产业耦合,建设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深度融合示范区,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依托风光水储一体化基地建设,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以储能项目建设需求为导向,延伸储能电池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加快传统能源技术装备升级换代和新兴能源技术装备自主创新,提高清洁低碳能源技术水平,推动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探索氢能开发利用。全产业链谋划氢能发展,探索发展绿氢。按照“试点示范-市场化初级-市场扩张-新兴产业”的步骤,鼓励先行先试,拓展应用场景,如在清洁能源集中、网架薄弱、电力送出受阻的地区试点打造“光储氢一体化”示范项目,在加油(气)站、充电站改扩建制氢加氢装置,稳步推动氢能产业发展。

能源改革。守正创新,激发能源发展“内生动力”。完善行业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行业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本领和工作质效。建设能源行业专家库,为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提高行政效能和治理能力。深化电力市场体系改革。积极主动融入南方区域和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促进能源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落实电源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增量配电网价格市场化改革政策,支持州内企业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完善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推动绿电交易及消费认证、溯源体系建设。鼓励各县(市)完善新能源开发利用机制,在资源竞配中综合考虑电量收益、绿电收益、碳汇收益等,创新合作方式,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强化优电优用机制,引导能源要素向优质企业和项目集聚,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推进油气体制改革。推动建立“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油气市场体系,推动油气管网设施向第三方市场主体公平开放,提高油气集约输送和公平服务能力,加快培育主体多元、竞争适度、价格合理、统一开放的天然气交易市场。

能源安全。筑牢底线,守护能源发展“生命线”。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坚决扛起安全生产政治责任和监管责任,坚持管理、装备、素质、系统四并重原则,建立煤矿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体系,加强源头治理和过程管控,推动标本兼治,确保煤矿生产安全。加强能源各领域安全管理。强化电力安全基础管理,加强水电、新能源、电网等建设运营安全管理;压实企业油气长输管道保护主体责任和属地监管责任,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确保油气长输管道安全平稳运行;加强在建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范施工流程,严格安全标准,确保施工安全得到有效管控,提升能源本质安全水平。

在未来的发展中,文山州能源局将继续以创新的思维、务实的作风,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努力实现能源高质量发展,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能源保障。

(来源:文山州能源局)

(编辑:李娟 美编:陆军 二审:郑泽娅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