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张北战:把心血和汗水洒在边疆的热土上

发布时间:2024-08-14 09:45:10  

“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张北战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接过帮扶接力棒后,成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派驻西畴县西洒镇瓦厂村第四任驻村第一书记。

初到瓦厂村

瓦厂村是最高检定点帮扶的村寨之一,最高检先后派出了4名干部到这里开展帮扶工作。

2021年,张北战来到了瓦厂村,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整个行政村的15个村小组中,除了汤谷村拥有一块平地外,其余的村小组就像随手抛撒的“种子”,随意“落到”了一个高坡上或一个凹塘里。

山是什么样子?对于从小就生长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张北战来说,更多是停留在课本描述的记忆里和无限美好的想象中。山是风景、山是点缀,见山即可远眺。然而,到了西畴县,到了瓦厂村,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群山争霸”。

乡村的夜晚,冷清而寂静。张北战躺在宿舍的床上,听窗外的风声。白天在村里听到的、看到的,如放电影似的在大脑里回放,让他辗转难眠。他想到了最高检领导的殷切嘱咐:去到基层,要向农民学习,讲农民的话、办农民的事、解农民的忧;他想到了临行前妻子的鼓励:你全力以赴,我们全力支持。

群众工作如何开展?产业发展如何谋划?乡村振兴如何实现?一个个问题摆在张北战的面前,等着他去解决。张北战深知,要做实群众工作,就必须到群众中去,找准位子、沉下身子、担起担子,全身心融入乡村振兴工作中。

驻村的第一天,张北战和村干部一起进村入户开展走访工作,与群众交朋友、拉家常、话生产、讲法律、谈未来,了解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

这些年,得益于脱贫攻坚战和最高检的持续帮扶,瓦厂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为后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然而,通过走访调研,张北战发现,在脱贫攻坚战期间修建起来的进村公路,因为时间久了,一些路面经过雨水的浸泡早已变得坑洼不平;村里安装的太阳能路灯坏了,需要进行维修;村民就业渠道有限,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较多;村集体经济账面上的数字还很小,村民口袋里没有钱……

“三驾马车”齐头并进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瓦厂村种植八角的历史悠久,村里有2400亩天然八角林。与其他地方相比,这里最大的优势是“绿水青山”。

然而,村民们守着“绿水青山”,却不能变成“金山银山”。张北战意识到,要改变现状,就必须成立公司,搞市场化运作,完善“种—管—收—产—销”全产业链,获取更高的附加值,才能把八角产业做大做强。

说干就干,在张北战和村干部的积极推动下,西畴县首家村集体所有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汤检益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挂牌成立了。在现代化八角烘干车间里,一袋袋经过精心挑选的新鲜八角堆放整齐,陆续通过传送带送进设备烘烤,转身变成“值钱货”走向市场。

除了发展八角产业,张北战还把目光锁定到文化产业上。2019年,在最高检的帮助下,该村成立了西畴县归阳民族文化创新发展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后,村里的妇女重新拾起了散落在民族村落数百年的传统彩绘技艺,建起了民族彩绘车间,制作手工艺品进行售卖,增加收益。

走进瓦厂村的文创彩绘车间,只见几个年轻妇女正聚精会神地画着彩绘,她们左手托住玩偶,右手持笔蘸上颜料,不一会儿就将颜料涂满整个玩偶,素色的玩偶仿佛就有了生命力,变得活灵活现起来。

也是在2019年,为了解决易地扶贫搬迁点群众的就业问题,在最高检的帮扶下,瓦厂村建立了电子线圈车间。由于技术难度低、劳动强度小,务工人员可以自由择岗,实现务工、顾家两不误。

在电子线圈车间里,一群来自瓦厂村及周边村寨的群众坐在操作台前,绕线、点焊、检测……不一会儿,一个完整的电子产品便组装完成。

如今的瓦厂村,八角种植、文创彩绘、电子线圈3项产业,如同“三驾马车”齐头并进,拓展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激活了乡村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交上合格答卷

两年的时间里,张北战把根扎进深山,倾注真心真情帮助村民办实事,用责任和担当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张北战在驻村帮扶中一直秉承着这样一种理念:要摒弃“慈善家”的想法,不能只是一味地捐助物资,而要重点培养群众的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和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的能力,并让这种理念植根于群众心中,激起他们在思想观念、工作方式、发展方式上的不断转变,以此获得持续发展的动能。

在培养公司人才队伍的过程中,村干部的能力跟不上、视野不够开阔,在产品销售过程中,经常是一害怕就不想打电话跟客户沟通,一慌张就挂断对方电话。张北战总是让村干部主动与客户联系,锻炼他们的沟通能力,手把手给村民们讲解营销方法、沟通技巧和服务准则,让他们学会心平气和地处理问题,耐心细致地解决矛盾。

瓦厂村就这样在细雨润无声中一点一点地改变着,从扛锄头到拿笔杆、从割猪菜到敲键盘,村子里的干部群众在快速地成长着,有管理能力的被任命为公司总经理,成为企业的“大管家”;有技术的成了村里的“八角烘烤专家”;善于理财的被安排去考初级会计师资格证,摇身一变成为“账房先生”;年轻有活力的成了直播带货“达人”……

如今的瓦厂村,基层组织强起来了,村集体经济壮起来了,农民口袋鼓起来了,一幅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和美乡村幸福图景正徐徐展开。

(陈选芳)

(编辑:唐雪娇 排版:冯明兰 责编:刘虹  终审:徐昌建)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