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她是军人、是教师、是军嫂,她是家国之间的守望者
发布时间:2025-08-01 09:53:29
7月31日下午,丘北县温浏乡中心学校教师王丽琼,走进文山州融媒体中心综合广播《文山故事》访谈节目的直播间,讲述她关于军营,关于讲台的故事。
直播中,王丽琼首先介绍自己有“三重身份”,既是曾经的军人,现在又是军嫂,还是边疆的人民教师。“作为曾经的军人,保家卫国的烙印刻在骨子里;现在当老师,看着边疆这些孩子,就觉得是在守护国家的未来;因为我曾经也是军人,我更懂得爱人在部队的不容易,把家里照顾好,让他安心坚守自己的岗位,其实也是在为国家尽一份绵薄之力。这三重身份,说到底都是‘守护’。”
王丽琼表示,她从小就立志从军,这和她的家庭有很大关系。“我家是‘军人世家’,叔叔伯伯里有一半都在部队。小时候墙上挂满他们的军装照,餐桌话题总离不开军营。印象最深是五叔,他总讲在尼泊尔边境巡逻的事,他说,有次暴雪封山,他和战友背着几十斤装备,脚冻得发紫也没停下,就为了按时抵达位置,他说,命令下来,天大的困难也得顶上。五叔那股说一不二的硬气,还有提到守好边境时眼里的光,让我从小就觉得,当兵太光荣了,能像他这样为国家守土戍边,是我最期盼的事。”
王丽琼决定参军报效祖国,但家里人的态度却是又支持又心疼,特别矛盾。“我爸是最支持的,他说好男儿志在四方,好女儿也能保家卫国,但偷偷给我收拾行李时,把防晒霜、感冒药塞了满满一书包。我妈嘴上说去部队练练也好,省得在家娇生惯养,送我去车站时,背过身擦了好几次眼泪。家人的爱就是这样,明明舍不得,却还是推着你往该去的地方走。”王丽琼说。
谈到穿上军装走进军营的那一刻,王丽琼说,当时的心情让她永远记忆犹新。“第一次穿上军装,对着镜子看了又看,激动得睡不着,但真到了军营,才发现和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我以为军装是‘帅气’,结果每天凌晨四点半就会紧急集合;曾经我以为训练是‘威风’,结果队列时稍微动一下,就被班长喊出列,站在太阳底下练‘纹丝不动’。但奇怪的是,当全连一起唱《强军战歌》时,看着身边战友们挺直的腰板,突然就觉得这就是集体,我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再苦再累也骄傲。”
王丽琼2011年12月参军入伍,2013年12月退伍,在部队服役了两年。王丽琼回忆,离开部队那天,天气特别冷,她带的新兵趴在阳台上扯着嘶哑的嗓子喊“班长,我不想让你走”,听着那声音,她鼻子一下子就酸了。“我的老班长更是送了我很远很远,不舍是真的,军营的人和事早刻进我的骨子里,但也盼着,想把部队教我的那股劲儿,用到新的地方去,就像班长说的,换个‘战场’也得站好岗。”
退伍后王丽琼选择到最艰苦的边远地区当教师,她说,当过兵的人,最不怕的就是往“需要的地方”扎,能让孩子们有机会走出大山,这比什么都有意义。
“我搞了个‘军营小课堂’,把部队的规矩变了个样教给他们。比如放学要列队,我说向右转,齐步走,谁走快了就得停下来等,慢慢就知道‘守规矩’;打扫卫生分小组,我说一人没干完,全组都得陪着,现在孩子们会主动帮同学擦桌子、抬水桶,知道‘团结就是不让战友掉队’。我就是想让他们知道,守规矩不是约束,是让大家都舒服,帮别人其实也是帮自己。”王丽琼说。
王丽琼经常给学生讲军营里的故事,当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说“长大想当兵”时,她就像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我曾跟他们说,当兵要能吃苦,你们现在得好好读书,不然扛不动枪。其实不管他们将来做什么,只要有担当,知道要为别人做点什么,就是最好的传承,我就没白讲那些故事。”
从军人到老师,王丽琼身份变了,但她身上的“奉献”底色没有变。“军人守边疆,是给老百姓铺‘安稳路’,不让外人欺负我们;老师教孩子,是给他们铺‘成长路’,让他们有本事、有担当。就像我和我爱人,他在部队站岗,我在学校教书,看似不搭边,其实都是在为‘家’和‘国’添砖加瓦。他守的是‘现在’,我守的是‘将来’,都是想让这片土地越来越好,让日子越来越踏实。”王丽琼朴实地说。
(记者:廖志文)
(编辑:徐仕桓 美编:张振飞 二审:谢思思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