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健康生活丨血小板的输注和捐献
发布时间:2022-06-25 17:31:04
人体血液中的有形细胞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小板形状不规则,有质膜,没有细胞核结构,体积小于红细胞和白细胞。在正常成年人血液中血小板数量为100-300×109个/L。血小板的主要生理作用是止血,此外还有治疗炎症、免疫等功能。
血小板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包括预防性血小板输注和治疗性血小板输注。
预防性血小板输注主要是为了减少颅内出血和内脏大出血的危险性,比如白血病、淋巴瘤及恶性肿瘤大剂量放化疗患者,骨髓移植患者,血小板低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等,需要将血小板提高到安全水平。
治疗性血小板的输注主要用于有活动性出血且血小板减少的疾病,包括大量失血、严重感染、血小板功能缺陷或异常的患者等。
献血时,单采血小板和捐献全血有什么区别?
单采血小板需要血细胞分离机来完成,所以又称为机采血小板。从单一献血者采集1-2个治疗量的血小板,将不需要的血液成分回输给献血者。
花费时间的区别:捐献全血一般在街头献血车需20分钟左右;而单采血小板一般需要在配备血细胞分离机的献血屋或者血站,需要100分钟左右。
献血量的区别:捐献全血每次可献400mL/ 300mL/ 200mL;单采血小板每次可献1至2个治疗单位,或者1个治疗单位及不超200mL血浆。
献血间隔的区别:捐献全血间隔时间不少于6个月;单采血小板间隔不少于2周,每年小于24次,因特殊配型需要,由医生批准,最短间隔时间不少于1周;单采血小板后与捐献全血间隔不少于4周;全血献血后与单采血小板间隔不少于3个月。
血小板输注无效是什么原因?
血小板输注无效是指患者在连续两次接受足够剂量的血小板输注后,血小板计数未见明显增高,反而下降,临床出血症状未见改善。究其原因,有免疫的因素,比如患者反复输血产生了同种抗体。此外,如果患者有发热、严重感染、败血症和脾肿大等情况,也会导致输入的血小板破坏从而输注无效。同时,血小板本身质量,比如血小板采集数量不足、保存运输不当也会导致输注无效。
白血病患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如何进行血小板输注?
白血病患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出血的预防和治疗是关系移植成败的重要环节。建议患者如果病情稳定,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阈值设在血小板计数<10×109/L;若是患者有发热、感染、出血存在时,应使血小板计数维持在20×109/L以上。
预防性血小板的输注虽然减少了致死性出血的危险,但是多次输注血小板会带来免疫性的血小板输注无效。建议患者使用单采血小板输注,可到血液中心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血小板配型、血小板基因分型,选择适合的血小板进行输注。
(来源:“健康彩云南”微信公众号)
(编辑:侯佑琴 排版:向传帅 审核:李云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