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我的父母柯仲平与丁月秋(七)
发布时间:2018-04-17 09:20:25 来源:文山新闻网
●丁静
父亲出狱后在杭州和开封养病的日子,是我们一家最幸福快乐的时光
1933年夏,母亲得到同乡好友朱静涛的消息,说我父亲得以保外就医。母亲立刻带着我去苏州接父亲,办完手续又一起回杭州。为了给父亲养病必须避开闹市区,母亲在杭州白堤附近租了一间楼房。母亲一面上班,一面照顾父亲,陪他看病,有时我只好被锁在家里,等到父母亲看病回到住处,从门缝里时常看见一张小脸正在向外张望,那是盼着大人赶快回来呀!有时他们开门进去,看见我正趴在小桌前熟睡,桌上还有一些吃剩下的点心,地下是一些画过的画和写过的纸片,父母亲心痛啊,但却没有更好的办法。那时我才4岁多。
父亲出狱后时三十岁左右,但由于在苏州反省院监狱坐牢两年多的时间里,已被老虎凳酷刑、潮湿的监狱、超重的体力劳动折磨得像五十岁的老头。父亲是带着一身病痛出狱的,他浑身关节疼痛,手脚动作缓慢不灵,牙齿全部是松动的,吃东西很不方便,胃病也在加重。当钟敬文叔叔和陈秋帆阿姨了解到我的父亲柯仲平,是因在上海组织工人纪念“广暴起义”,被叛徒出卖而被捕时,他们夫妇给予了母亲和我无比的同情和关怀,不顾笼罩的阴云,常来我家帮助、安慰我们母女。
父亲是个大高个儿,粗眉大眼的,额上不少皱纹,说话是慢调子,带着云南口音,但对人非常热情非常亲切,钟叔叔和他一见如故,钟叔叔一口广东话也不影响他们的交流。两人共同的写诗爱好,使他们常在一起探讨写诗,谈创作思想,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在人民群众中寻找力量源泉,忠实于生活,才能写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诗篇。母亲和陈姨早也成了好友。由于这份在特殊年月的交往,所以我们两家一直保持着深厚的友情和亲情。
钟叔叔和陈姨常到白堤看望母亲和父亲,也常在假期陪我们出去爬山游玩、划船,每次出去总要采些野花,拿回家插在玻璃瓶里给小屋添上一点新鲜,增加一点欢乐。最欢乐的要算双颊晒得通红的我——小莉莉,一回到家,嘴里便不停的哼着,忙着给叔叔阿姨倒茶,给爸爸拿毛巾,还要帮妈妈摘菜。这时父亲往常那寂寞的老是带着什么心事似的脸色完全不见了,母亲也比往常有更多的说说笑笑,更有兴趣地忙着做饭做菜,什么云南菜、四川菜,做他个七八样,摆满一桌。母亲喜欢看人家吃,还喜欢听人家的赞赏。大家边吃边聊,一瓶葡萄酒下肚,大家都兴奋起来,话也多起来。有一次父亲带着沉重的表情说起他出狱的事来,因为出狱的时候,必须填上一张表格,父亲说这对他的人格是损害,但为了继续战斗他必须出来,所以不得不填。可是,那该死的表格,又使他蒙受了奇耻大辱的伤害……终于父亲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结束了他的话。钟叔陈姨也黯然地告辞,顺着湖边往回走,望着空蒙的夜色,心里充满愤恨,对那个镇压真理、残害革命者政权的无限愤恨。不久,浙江省杭州民众教育实验学校被迫改组,校长尚仲衣被撤换,母亲也离校另谋生计。
1933年底,母亲的妹妹丁素秋妹夫杨春州在河南开封教书,把父亲接到开封他们的家龙湖街十一号修养,后来又介绍母亲到河南开封私立北仓女中教书。此时,楚图南、冯素陶也在北仓女中教书。我的阿姨丁素秋在北仓女中任音乐教员兼省立女中史地教员,后来姨父杨春州由北师大的同学罗绳武介绍,到开封省立第一师范任化学专职教员。北仓女中规模虽不大,高初中学生总数才三百余人,但却是一个思想进步的学校。自从学校来了两姐妹丁老师,姐姐叫丁月秋,妹妹叫丁素秋,同学们都喊姐姐为大丁先生,妹妹为小丁先生。姐妹俩认真教学,同学们感觉到她们的谈吐、生活、作风、气质很“不一般”,渐渐地摸清了她们的“底细”,知道她们都是追求新思想的新女性。楚图南、冯素陶二位老师都是云南人,他们学识渊博,20年代就站到革命第一线,楚图南又是最早的老布尔什维克,以教书为掩护从事地下活动。杨春州曾到广州参加过大革命,大革命失败后不愿插足于当时的反动政权,就到中学教书。原来北仓女中的训育主任罗绳武,是一位有学问的进步人士,马戢武校长十分信任他。
父亲因为健康尚需一段时间恢复,没能教书。但诗人是闲不住的,北仓女中又有云南老乡在教课,他也差不多天天到北仓女中和师生们一道讲学论道,诗人的热情奔放、对革命事业的坚贞不屈,很短时间就和广大师生建立了深厚感情。年轻的姑娘们特别爱听他讲革命故事、讲革命道理,对他特别敬重,都亲切地叫他“柯先生”,学生的课外活动都请他参加。姨夫杨春州虽不是北仓女中的教师,但大部分业余时间也像父亲一样在北仓女中,也和同学们很谈得来,他俩无形中也都成了北仓的“兼职”老师。
在那黑暗的岁月里,北仓女中让人丢不下忘不了,当这批进步教师先后离开北仓女中后,北仓女中这个被誉为“藏龙卧虎”之地,先后有上百名学生投奔革命圣地延安,参加到了轰轰烈烈的革命大潮。曾记得年轻美丽的女作家曾克阿姨(小说《大别山》的作者),她就是来自北仓女中的学生。上世纪五十年代,当我和母亲见到曾克阿姨时,她对诗人柯仲平还犹存无比敬仰之情,在1984年纪念柯仲平逝世二十周年时,曾克阿姨写文章称赞父亲是“盗天火的诗人”。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