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文山籍早期革命者(三):狂飙诗人柯仲平

发布时间:2021-06-24 15:51:07  

“左边一条山,右边一条山,川水喊着要到黄河去,这里碰壁转一转,那里碰壁弯一弯,它的方向永不变,不到黄河心不甘。”这是著名诗人柯仲平写下的诗句,是他一生以“猛似狂飙热似火”的激情投身于中华民族解放和复兴伟大事业,哪怕3次入狱备受摧残也矢志不渝的写照。

青年时期的柯仲平

柯仲平手稿及其代表作《风火山》首版

柯仲平(1902~1964年),原名柯维翰,汉族,广南县小南街人。1916年考取省立第一中学,在新文化思潮和“五四运动”影响下,积极投身于爱国学生运动,成为昆明地区学生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同年与云南省立第一中学的同学杨青田等21人秘密发起成立了云南省第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群众革命组织——大同社。1920年创作的自由诗《白马与宝剑》,为其最早的一首诗。1924年考入北平政法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创作了第一部长篇抒情诗《海夜歌声》。1925年5月,柯仲平受邀到上海,在郭沫若、郁达夫创办的《创造月刊》出版部工作,不久因“宣传赤化”被捕入狱,后由叶圣陶、胡愈之保释出狱。1928年6月,辗转到北平,写成反映大革命时代工农武装斗争的诗剧《风火山》。1929年,柯仲平再次赴上海,在青年文学社团“狂飙社”出版部工作。由于其诗歌以烈火般的革命激情,倾诉着对黑暗势力的强烈不满和痛恨,因而被称为“狂飙诗人”。同年冬,柯仲平再次被扣以“宣传赤化”的罪名抓捕入狱,后由朱静涛保释出狱。1930年3月,柯仲平经潘汉年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被派任上海工人纠察队总部秘书、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报》记者。同年12月在布置纪念“广州起义”三周年大会会场时又一次被捕,后经多方营救,于1933年8月出狱。1935年秋,柯仲平东渡日本留学,与云南籍留日同学组织“理践社”,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贺龙送给柯仲平的大衣

位于广南县城莲湖西畔的柯仲平纪念馆前的雕塑

1937年,柯仲平秘密回国,于11月经武汉八路军办事处的安排辗转到延安,受到中共中央毛泽东等领导人的接见,随后投身于火热的边区文化工作,被任命为陕甘宁边区文化工作训练班组长、边区文化界救亡协会副主任、边区文协主任。1938年2月成立“战歌社”,柯仲平任社长,创作了两部描写工农斗争生活的长篇叙事诗《边区自卫军》和《平汉路工人破坏大队》,得到毛泽东的称赞,由此推动了街头诗运动。在毛泽东的支持下,柯仲平创办了“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并任团长,创作演出了一大批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戏剧。被毛泽东称赞为“既是大众性的,又是文艺性的,体现了中国气派和中国作风”。新中国成立后,柯仲平先后担任全国文联常务委员、文联指导部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北文联主席;西北文教委员会副主任、作协西安分会主席、西北艺术学院院长、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理事、对外主旋律理事等职;并当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等。1964年10月20日因病逝世,终年62岁。

(徐梅)

(编辑:侯佑琴 排版:尹颖 审核:梁丹)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