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狂飙诗人柯仲平回想
发布时间:2022-08-15 14:50:59
柯仲平之名,自20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就在华夏大地文艺战场上如狂飙旋起,给民众以亢奋的精神力量,如一颗璀璨的诗星,闪耀星空。
狂飙诗人柯仲平。(资料图)
那是一湖碧绿的春水,清澈的水中长满象征吉祥如意的绿荷与红莲,自由自在的鱼儿,不时穿梭于这如诗似画的美景之中。此湖曰“莲湖”,像一颗诱人的明珠,镶嵌于历史悠久的广南古城中央;湖岸杨柳,迎着惠风,舒展身姿,这就是被喻为狂飙诗人柯仲平的诞生之地。在此间度过14年,柯仲平怀揣鸿鹄大志,踏着古城街上的青色石板,走出城门,辞别故土,前往省城昆明求学,从此,与这衣胞之地,竟成永诀。
1916年,诗人以优异成绩,考入昆明市省立第一中学,深受北京寄来《新青年》杂志的影响,很快成为昆明地区学生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从这时起,他学写白话诗,以此抗击黑暗,歌颂自由和光明,参与创作并登台演出了话剧《劳工神圣》。他于1921年冬到达北京寻求知识和革命真理;于1924年完成第一部抒情长诗《海夜歌声》,之后结识了鲁迅并得到帮助,又结识郁达夫、高长虹等人而成为知交;1926年至1930年,柯仲平完成了长篇诗剧《风火山》,又因追求革命真理而多次被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入狱。
1930年11月,柯仲平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秋,只身东渡日本留学,1937年8月秘密回到了祖国,在武汉从事抗日救亡活动的宣传和工运工作。同年10月19日,在武汉各界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一周年大会上,他放声朗诵其短诗《赠爱人》,引起了国民党特务的注意。为了他的安全,党组织决定让他离开武汉去延安。1937年11月,柯仲平到达革命圣地延安,因受到伟人毛泽东接见而热血沸腾。之后,每当他想到这次与伟人的交谈,心中就会升腾起难以平静的激动之情。到达陕甘宁边区后,诗人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到抗战宣传教育和根据地的革命文化建设工作中,曾先后担任边区文协副主任、主任等职。
柯仲平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和参加文代会代表的相关证件。(资料图)
从1938年起,诗人的诗作更加民族化、大众化、革命化。其长篇叙事诗《边区自卫军》《平汉路工人破坏大队》,论文《论文艺上的中国民族形式》《论中国民歌》《介绍<查路条>并论创造新的民族歌剧》《谈“中国气派”》,以及政治抒情诗和短歌《延安与中国青年》《保护我们的利益》《民众剧团歌》《朱德同志》等诸多作品,因豪放铿锵、朴实练达、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而脍炙人口,流传甚广,并获得毛泽东高度褒扬,称赞他把工农作为主人,称赞他对民歌体的运用和在诗歌大众化方面所做的努力。
特别难忘的是1942年5月,柯仲平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聆听了毛泽东和朱德的重要讲话,更加坚定了走文艺大众化道路的决心。同年9月,毛泽东邀请柯仲平为《解放日报》第四版撰稿人,并在名单下注明:“以大众文艺及文化为主”。之后,诗人率领西北文艺工作团到陇东下乡,途中先后创作了《无敌民兵》《模范城壕村》《孙万福回来了》三个大型歌剧,并由文工团在各地演出,受到热烈欢迎。
1947年,柯仲平来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党中央所在地,参加了中央召开的土改会议。会后,柯仲平留在华北局,主持编辑“中国人民文艺丛书”,直至1948年10月编辑工作结束。1949年5月,柯仲平奉令率领西北地区文艺工作者到北京,参加了全国第一次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并当选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和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副主席。
新中国成立后,柯仲平一直在西北工作。先后担任全国文联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北文联主席,以及西北文教委员会副主任、作协西安分会主席等职,并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二、三届代表,中苏友协副会长,民间文学研究会理事等职。这一时期,诗人以巨大的精力和时间,从事文化事业的组织领导工作,同时,依然坚持诗歌创作。1952年5月,创作了叙事长诗《毛主席的小英雄》。1954年春,在随中苏友好协会代表团赴苏联、波兰访问期间,又创作了短诗《献给巴库》《献给西比利亚的集体农庄》等。以后,他还配合各项政治活动,创作了许多热情洋溢、民歌风味浓厚、富有革命浪漫主义色彩的抒情短诗,并多次在群众活动场合朗诵,如《母亲颂》《多瑙河滚滚波浪》《迎春曲》《歌唱总路线》《不断地飞跃不断地唱》《六十年代英雄多》《国庆十五周年致台湾》等等。
1984年10月20日,是柯仲平逝世二十周年纪念日。中国作家协会于1985年1月5日,在北京举行了纪念活动。
柯仲平的部分作品。(资料图)
两个月后的1985年3月,沐浴着孟春的阳光,诗人故乡的文山州文联在其首创的诗报《含笑花》头版,刊登了原国家副主席王震1985年1月1日写给柯仲平夫人王琳同志的亲笔信,刊登了贺敬之、丁玲、冯牧、张光年、艾青、冯至、朱子奇、钟敬文等当代著名作家、诗人、评论家,祝贺诗人故乡的“柯仲平诗会”创办《含笑花》诗报的题词;此外,又以极富热情的文字,在诗报第三版刊出了关于纪念一代诗坛精魂柯仲平的《出版絮语》:“二十年前,一个民族的诗魂,从西北渭河平原升起,化作不灭的明星,在深邃的天空中默默地跳动,悠悠地闪烁……二十年后,魂兮归来!这个似火球般热烈的诗魂,迎着万里春光,由展翅翱翔的神鸟驮回他久久萦念的南疆,在复苏了的土地上,化作一朵‘含笑’,向亲爱的祖国开放……”
这就是诗歌的魅力,这就是诗人的生命。
1994年5月,在诗人故地广南,在那个名为“莲湖”的城中明珠一隅,由全城百姓自愿捐资建设,占地两千平方米,旨在缅怀一代诗坛精魂的“柯仲平纪念馆”庄重告竣并正式开馆。开馆仪式那一刻,“笔风吹醒迷径草,墨雨润开含笑花”这一幅悬挂于显要位置的楹联,尤其驱人遐想。放眼望去,只见莲湖无言,荷叶沉静,杨柳一身娉婷,春燕飞越绿柳间。
哦,“左边一条山,右边一条山,川水喊着要到黄河去,这里碰壁转一转,那里碰壁弯一弯,它的方向永不改,不到黄河心不甘。”
故乡人民永怀这位时代的儿子、人民的诗人。
(周晓文)
(编辑:陈慧 排版:向传帅 审核: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