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老党员的初心故事】84岁老党员曾昭富:服务人民无期限
发布时间:2021-06-29 16:57:46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有没有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时间,有没有一个限制呢?党章上也没有规定党员到几岁就不能做贡献,到几年就可以不做工作。做人,只要生命不息,就要奋斗不止。”84岁的老党员曾昭富说。
曾昭富,男,汉族,中共党员,广南县城小南街人。1937年8月生,1949年11月任儿童团长,1952年冬小学毕业参加工作。曾任中共广南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县人大常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等职务。现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云南省壮学会顾问、文山州作家协会会员、广南县句町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退休后,曾受广南县人民政府聘请担任《广南县志》顾问,组织、协调编撰《广南县志》工作。曾主编《广南县军事志》《广南县民族宗教志》,云南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丛书《壮乡世外桃花源》,四部史(志)书均已出版。个人出版了《句町与广南》《广南沧桑》《岁月回眸》《心意诗语》《广南民歌》五部专著。新作《壮族稻作文化四千年》《广南民歌》待出版。
在记者探访曾老时,他向记者展示了部分作品的手稿,几百页的手稿上,注释、勾画、一笔一画,无一不浸入着曾老对广南历史文化的专注。当记者问到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时,他说,以前外出工作时,总有人会问起:“为什么叫广南?”“句町国的中心地是不是真的在广南?”“侬土司统治广南700年是不是真的?他怎么能统治广南700年?”面对一系列的提问,曾老一个也答不上,这也在曾老的心里埋下了深深的疑问。
84岁老党员曾昭富说:“研究广南历史,因为疑团迷点太多,回答不了,所以就想研究这些问题,希望能够破解一两个疑团秘点也好,就这样走上了研究广南民族历史文化这条路。走上了这条路之后,就很难下来了。”
到目前为止,曾老已经写了358篇史学、哲学、散文、诗歌、故事,全部著述500余万字。而在写这些著作时,对于只读了五年制小学毕业的曾老来说,文化知识底蕴不够,历史文化知识欠缺,成了当时编撰著作最大的阻碍。所以他前前后后共买了17种“工具书”。他说,没有各类“工具书”进行考证研究,那一切都只是空谈。
“要来研究历史,因为历史知识缺乏,文字水平就差,研究起来就比较困难。所以我先后共买了17种“工具书”。如果说没有“工具书”的话,我要想来研究文化历史,就没有可能。”曾昭富说。
为了探究一个地名,为了能让后人不被误导,为了广南历史能够得到考证研究,曾老自费购买了《资治通鉴》十二本,《辞海》《现代汉语小词典》《中国当代思想宝库》《中国历史地图集》等曾老口中所说的“工具书”,翻遍了一本本几千万字的“工具书”。调查、研究、出版,没有一样不需要花钱,曾老用仅有的退休金一直坚持在探索广南历史文化这条路上。
曾昭富说:“我出版这些书,也不是为了图什么名什么利,是为了我们广南的后代能够多了解广南的历史,了解我们自己家乡是什么样的”。
100多本笔记本,400多支碳素笔,一踏踏几百页的手稿,记录着一个个历史故事。在建党100周年到来之际,有65年党龄的曾老也说出了自己对党的认识。
曾昭富说:“第一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第二就是作为一个党员,要和党风雨同舟。我们党执政了,在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上去摸索前进。建国70年以来,也走过一些弯路,也有过一些挫折。在这种时候,我们作为一个党员应该要和党风雨同舟,共渡难关。第三我们作为一个党员,虽然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但还是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才行。第四作为一个国家的公职人员,有时间限定,到年龄就退休,退休之后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了,但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有没有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时间,有没有一个限制呢?党章上也没有规定党员到几岁就不能做奉献,到几年就可以不做工作。所以,做人,只要生命不息,就要奋斗不止。”
已达84岁高龄的老党员,一心只想着为人民服务,退休不褪色,把一生奉献在研究广南历史文化工作上,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广南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罗睿)
(编辑:郭韦 排版:钟晓明 审核: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