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清廉故事天天讲丨鞠躬尽瘁
发布时间:2025-07-28 15:36:36
成语,作为中华语言文化的瑰宝,寥寥数字便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动人的故事。即日起,“清廉故事天天讲”栏目正式上线!每日为您讲述一则与清廉相关的成语小故事,在简短的文字中,带您穿越时空,感受古人坚守正道、拒腐防变的精神力量。快来一同开启这场清廉文化之旅吧!
今天学习“鞠躬尽瘁”。
《后出师表》:“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诸葛亮,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鼎立。蜀汉在稳定西南之后,诸葛亮开始考虑北伐曹魏,完成统一大业。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病死,曹睿继位。诸葛亮认为这是北伐的大好时机,就给后主刘禅呈上一个奏章(即《出师表》)。公元228年,他率领十万大军兵出汉中,开始第一次北伐。
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未取得预期成果。为消除各方阻碍,在第二次北伐临行之际,诸葛亮便向后主刘禅献上了《后出师表》。这篇文章,向后主刘禅阐明北伐不仅是为实现先帝的遗愿,也是关系到蜀汉的生死存亡,不能因“议者”的不同看法而有所动摇。全文以议论见长,传达出一股忠贞壮烈之气。在这道表的最后,诸葛亮用“鞠躬尽瘁,死后已”结尾,表明了忠心为国的心迹。后主刘禅看了,便同意诸葛亮二次北伐。
遗憾的是,由于蜀魏国力相差太大,第二次北伐也未能成功。但诸葛亮并没有灰心,他仍一直谋求机会,讨伐魏国,直至六出祁山,也未能克复中原,最后病死在军中,践行了他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愿望。
“鞠躬尽瘁”体现的是尽职尽责的品格和精神,启迪着广大党员干部勤政廉洁、勇挑重任,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自我。
(来源:《成语里的廉洁故事》)
(编辑:俆仕桓 美编:张振飞 二审:谢思思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