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砚山“四张文化名片”亮相文博会
发布时间:2018-07-21 15:59:30 来源:文山新闻网
文网讯 2018年8月7日至14日,创意云南2018文化产业博览会将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砚山县将带领“砚山玛瑙、窑上土陶、斗南弦子、白沙坡和沙松冲刺绣”等特色文化产品到馆参展,让深藏于民间古朴的大智慧呈现人前,旨在弘扬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和文化产业,展示砚山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成果和前景,促进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砚山玛瑙 备受关注的新兴产业
砚山玛瑙发现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主产区为江那镇下芦柴冲矿区,属残坡积型玛瑙矿床。另在砚山县子马膨润土矿附近的残坡积层中,也有零星玛瑙分布,储量巨大,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砚山玛瑙颜色白中微红,色彩丰富,具有艳丽的层纹构造,裂纹少,透明度高,可加工成中低档首饰,块度大的可制作成玛瑙工艺品。经专家鉴定,砚山玛瑙具备了储量巨大、色彩独特、造型丰富、温润爽滑的特点,在珠宝首饰界独树一帜,是文山州继中国祖母绿和马关石榴石之后推出的又一优质彩色宝石品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目前,通过招商引资,砚山玛瑙已相继开发出挂件、雕件、手镯、摆件、戒面等多种多样的产品。
白沙坡刺绣 民族的指尖艺术
2016年砚山彝族刺绣入选文山州第四批州级非遗名录,砚山刺绣主要在白沙坡村,该村先后荣获了“云南省十大刺绣名村”“云南省特色文化产业示范村”等称号。该村的少数民族妇女就以人美手巧而闻名,手工刺绣做工考究,图案精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而作为非物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王陆芬,一直是村寨中发展刺绣产业的带头人,她是村里人口中的女强人,王陆芬及其家庭先后获得文山州民族民间刺绣高手、农村女致富带头人、文山州三八红旗手、文山州最美家庭、云南省第一届文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等荣誉称号。近年来,随着刺绣事业的发展,在她的带领下,该村相继成立了刺绣协会和公司,着力实施文化+扶贫工作,带动建档立卡户脱贫通过学习刺绣手艺增加群众收入,助力贫困户脱贫摘帽。
斗南弦子 民间古朴的生活乐器
砚山县阿舍彝族乡斗南村是砚山境内唯一生产、制作、销售弦子的村子。说到该村的弦子,是比较有故事内容的,弦子是彝族人民喜爱的民间传统乐器,但在阿舍斗南村却是壮族艺人制作弦子给彝族人民弹奏。这是一个民族文化历史传承的奥秘,已经无从考证,值得我们去调查、去挖掘。
斗南弦子制作技艺的传承关系是家庭式传承和师徒式传承,在长年的耳濡目染中,父传子,师傅带徒弟,代代相传。制作的工艺流程有13道工序,要经过选料伐木、晒干解木、解板、推平、压板、合拼材料等过程,一把弦子才算完成。2013年10月,“月琴(弦子)制作技艺”被纳入省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斗南弦子经艺人精心制作雕刻,呈现出典雅秀丽、自然古朴的民族风格,具有娱乐性、观赏性、实用性等特点,既可供专业团体演出伴奏,又可供彝族民间“跳弦子舞”时弹奏。弦子作为一种民间乐器,它对砚山的文化、教育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弦子伴奏的弦子舞有着愉悦身心健康、传播生产技能、劳动知识、生活知识和寓教于乐的功能。据统计,在砚山喜欢跳弦子的彝族同胞达6万多人,其他民族达4万多人,弹弦子的艺人有300多人。无论你走到那里到处都能听到弦子的响声和弦子舞的脚步声。
窑上土陶 散发泥土芳香的工艺品
砚山县江那镇郊址村民委窑上村是文山州内唯一生产、制作、销售陶器的村子,2005年6月被文山州人民政府、文山州民族宗教委员会命名为“陶器制作工艺之乡”。窑上的先民属建水一带,经建水迁至砚山县江那镇舍木那村民委会法依村,随后迁至窑上并定居,一直从事陶器制作,至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目前,窑上村制陶大户主要有江家、朱家、刘家,最特别的要数窑上江家,窑上63岁的村民江正奇自筹资金建成了“窑上陶器博物馆”和“土陶制作体验馆”,为宣传窑上土陶提供了一个展示窗口,为广大制陶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学习平台。近年来,该村还邀请来自景德镇、建水的制陶大师对窑上陶艺师进行技能培训,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思想。通过文化创意的提升,加以传统的手工工艺制作和柴烧技术,窑上土陶其独特的色彩、工艺深受市场的喜爱,销往北京、上海、重庆、昆明等大中城市及文山州八县(市),并出口越南、老挝等国家。
(文宣)
(编辑:刘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