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破“酒局”筑堤坝,让清风正气浸润云岭大地
发布时间:2025-05-09 10:24:02
评云南省集中纠治违规饮酒专项行动
“酒杯一端、政策放宽”,不该办的事情办了,不该开的口子开了,不该有的“暗箱操作”有了,最终由风变腐,风腐一体。违规吃喝的不仅是“酒”,更是“局”。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基础。近年来,从“舌尖上的浪费”到“酒桌上的腐败”,中央始终以“小切口”推动作风大转变。
2025年5月6日,云南省召开动员大会,部署集中纠治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违规饮酒问题。这是继中央八项规定发布以来,地方作风建设又一次精准发力的标志性事件。云南省这一行动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重要论述的重要抓手,也是地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深化实践,更是新形势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具体体现。
云南省委王宁书记在部署会上明确提出,违规饮酒问题决不是小事小节,要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筑牢中央八项规定堤坝的高度,从深化风腐同查同治、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和条件的高度,从树立正确政绩观、关心爱护干部身心健康的高度,认识和纠治违规饮酒问题,切实增强集中纠治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违规饮酒问题,是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这个铁规矩、硬杠杠的公然破坏,是对公权力的滥用,败坏了党员干部的形象,是政治生态污染的具体表现。云南省选择违规饮酒作为整治重点,既是对中央要求的积极响应,也抓住了基层“四风”问题的典型表现。
为了驰而不息纠治“四风”,云南省聚焦违规饮酒纠治重点,明确8个方面违规饮酒的具体情形,界定了“违规”边界,要求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教育一片。其目的一是要破除“酒桌文化”痼疾。通过刚性问责打破“酒桌办事”的潜规则,持续净化云南政治生态。二是要提升公职人员形象与效能。过度饮酒不仅损害健康,更易滋生工作日饮酒、酒后失德失范等问题。集中纠治将倒逼党员干部回归“为人民服务”的主业,减少非必要应酬对履职效能的干扰。三是要释放“越往后越严”的强烈信号。在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十余年后,云南省仍以高压态势纠治“四风”,表明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对心存侥幸者形成震慑。
对于云南省开展的此次专项行动,全省广大群众和干部职工都举双手赞同,持高度肯定态度。这一行动不仅彰显了省委对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更体现了对群众利益的深切关怀,是推动社会风气好转、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有力举措。
从政治高度看,违规饮酒绝非小事小节。它看似是个人行为,实则关乎党的形象、纪律的严肃性和政府的公信力。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和服务者,其言行举止对群众具有示范效应。违规饮酒不仅损害个人形象,更可能滋生腐败、破坏政治生态。云南省此次专项行动,正是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对作风问题进行了一次全面“大扫除”,有助于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防止干部从作风问题滑向腐败深渊。
从社会影响看,这一行动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长期以来,违规饮酒在一些地方和领域形成了不良风气,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酒后驾车、酒后失态等行为,不仅危及个人安全,也损害了公共利益。云南省此次专项行动,通过严格的监督和查处,向全社会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违规饮酒将受到严厉惩处,任何人都不能心存侥幸。这有助于形成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让群众感受到省委整治作风问题的决心和力度。
从群众期待看,这一行动回应了群众关切。群众对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的作风问题一直高度关注,尤其是对违规饮酒等行为深恶痛绝。云南省此次专项行动,正是顺应了群众期待,通过实际行动回应了群众关切。它让群众看到,省委不仅关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大问题,也关注群众身边的“小事小节”,真正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破“酒局”筑堤坝,云南省此次行动看似聚焦“一杯酒”,实则关乎党风政风的根本转变,其目标是通过”风腐同查同治”斩断腐败温床,不断深化清廉云南建设,让清风正气浸润云岭大地。其成功与否,既取决于执行层面的刚性约束,也需依赖制度完善与文化重塑的双向发力。唯有将“治标”成果转化为“治本”之策,方能真正实现作风建设的长效化,方能为云南治理现代化筑牢根基,方能把习近平总书记为云南擘画的美好蓝图变为幸福实景。
(杨倩)
(编辑:郭韦 美编:冯蕾 二审:郑泽娅 终审:徐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