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用脚步丈量民情
发布时间:2021-10-22 10:53:24
论贯彻落实州第十次党代会精神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为官一任,当造福一方。各级干部的工作都是为老百姓解决问题,如果天天忙、天天累,老百姓还在受苦、受累、受气,难题还有一大堆搁着、摆着,那我们的工作就没有干在点子上、没有干在关键处,是典型的“满场跑不进球”,忙了又有什么用?我们必须常砺“无我”之境,常怀“愧民”之心,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正给文山老百姓留下实实在在的东西。
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我们必须站稳人民立场。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中,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是不是有助于解决群众的难题,是不是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如果老百姓的事办不好,我们还能办好什么事?老百姓的事情办不好,其他的事办得再好又有什么意义?
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我们必须厚植为民情怀。始终记得自己也是老百姓中的一员,少一点“当官气”,多一点“服务群众心”,决不能只想自己的帽子、不想老百姓的日子。文山老百姓善良,我们更应该善待,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的事当分内事,不能对老百姓的“急难盼愁”视而不见,不能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无动于衷,不能对问题见怪不怪、麻木不仁、习以为常。
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我们必须践行为民宗旨。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无小事。要始终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老百姓的事情能今天办的绝不拖到明天。全力加快补齐民生短板,解决好公办幼儿园入园难、基础教育质量不高、烂尾楼、以“一湖一河”为重点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等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文山人民,以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奋斗指数换取文山群众的幸福指数、满意指数,以大作为、大突破、大创新、大发展加快促进共同富裕。
“中国共产党的追求就是让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一切工作就是要为老百姓排忧解难谋幸福”,这是各级干部为民造福的行动指南。让我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上来,全面贯彻落实好州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把民生红利落到实处,让全州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本报评论员)
(编辑:唐雪娇 排版:钟晓明 审核:梁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