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背带儿子”汪克武:用孝心照亮你我
发布时间:2018-05-15 09:17:48 来源:文山新闻网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模范的一言一行是社会主流价值的风向标,为社会传递着一股强大的正能量,引领着人们前进的方向。道德模范的形成,绝非偶然、一蹴而就,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积累,锲而不舍、一以贯之地对道德的坚守。因为他们传承与弘扬美德,对道德的敬畏和呵护,才使他们成为人人敬仰的道德模范。只有一以贯之地从自己做起,从尊老爱幼、文明礼貌、恪守诚信、爱国爱家等身边小事做起,才能够养成向上向善的良好习惯和精神内涵。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远不止于此,除了自己带头践行传统美德之外,他们还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去教育他人,从而形成崇尚美德、践行美德的强大合力。
在这里,我想讲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平凡人的平凡故事。
汪克武,男,54岁,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莲城镇岜夺村人。2017年10月16日,汪克武用一床当地背小孩用的背带,背着自己的老母亲到卫生室求医,被网友悄悄拍下来并发到网上,立即感动了万千网友,得到大量转发与点赞。不仅如此,10月21日,英国《每日邮报》以“照顾她是我的责任”为题,报道了汪克武连续7年背生病的母亲看病的感人故事,并称被感动得心都融化了。
广南县莲城镇岜夺村委会卫生室的医生农开龙说:“我在医院干了20多年,这样背老人来治病的只见过汪克武一个。”其实,感动人的不仅仅是汪克武。20多年前,农开龙就是村里的医生。汪克武的母亲李应珍一生病,农开龙就要到家里为其治疗。走的是田埂路,要花一个小时。2013年,岜夺村修通了石子路,情况稍好点。2010年,岜夺村的两个卫生室合并为一个卫生室,卫生室人手严重不够,再也无法为病人提供上门就诊服务。农开龙说,汪克武的母亲患的是慢性病,每个月至少要到卫生室打一次针。
背母亲看病一次不难,难的是背了7年,无雨无阻!
汪克武的母亲已经88岁高龄了,经常感冒发烧。家离村卫生室大概有5公里路程,以前汪克武是用助力车拉母亲到村卫生室看病,慢慢地,年迈的母亲坐在助力车上扶不稳、坐不稳了,他就改成用背带背。54岁的汪克武只有55公斤,他背上,用背带背着35公斤的母亲。到达卫生室后,他总会解开背带,轻轻将母亲放在卫生室门口的长条椅子上——这熟悉的场景,就如当年年轻的母亲背儿子时那种细心和呵护。时光流逝,如今母亲与儿子调了个位置,这变化看了让人为之温暖,为之动容。
汪克武一家现在住在200多平方米的新房里,是他花了10多万元,买来建筑材料,自己亲手建盖的。汪克武说,自己有兄妹5人,小时候家里穷,父母抚养自己长大不容易,“不管怎样,孝顺好母亲、赡养好母亲是当儿子的本分。”
汪克武说:“母亲一辈子不容易,希望她健康”。现在,老母亲子孙绕膝,有医疗保险、农村低保,日子过得不错。母亲一辈子勤劳,自己兄妹5人成年后,母亲还是一直干活,从不间断。“老人一生爱吃豆面煮稀饭,吃的饭食清淡,爱吃青菜,很少吃肉,我们都尊重她的生活习惯,希望她健康。”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饮水思源,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让老人安度好晚年,是每个子女的责任和义务,汪克武的行为带着满满的正能量,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当人们为他点赞,汪克武说:“这是作为儿子的责任和义务,是本来就应该的,老人养我们小,我们养他们老,其实不用大家这么关注。”事情是平常事,但汪克武的行为并不平凡,他为母亲付出的是人世间最宝贵的感情,用孝心照亮了家庭、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兰天明)
(编辑:曾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