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不信你看看雷总!
发布时间:2019-09-25 11:49:37 阅读 12942
十年闯荡,曾经懵懂无知的少年已变成运筹帷幄的老总,十年的创业历程,雷作洪已不记得多少次跌倒,又多少次爬起来,他只知道,心中有希望,手上有行动,脚下的路才会越走越顺畅。
不得已的选择--创业

雷作洪出生在文山市新街乡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家里世代以种养殖为生。2009年,他高中毕业,并考上了大学,可是家庭条件并不好,还有一个正在上中学的妹妹,看着日渐衰老的父母,他毅然放弃读大学的机会。
正值青春年华,难道就这样回家种地?雷作洪不服输,只身来到文山,从卖建材开始做起,一点点学习"生意经",慢慢地开了一间装修店,但是因为他毫无经验,不懂管理,生意并不好,开了一年半,经营惨淡,2011年底,他忍痛关店,另寻他法。
装修店关闭后,雷作洪心想,文山三七远近闻名,能否从三七入手呢?于是他常常到三七市场转悠,一边"偷师学艺",一边寻找商机。经过了解,他发现,随着三七连续几年的涨价,此时如果经营三七前期投入大,要重新打开市场很难。但因三七喜温暖而阴湿的环境,怕严寒和酷暑,在生产环节中,三七大棚缺口很大。他决定,就从三七大棚入手。说干就干,他到文山市、马关等地招了五六个工人,四处找活干。
在搭建三七棚过程中,雷作洪发现,从砍三七叉到划线、打桩,如果一个环节接一个环节的做,速度很慢。他把装修的经验运用到三七棚制作中,将工人进行专业分工,划线、打桩、固定、拉网分别由不同的人负责,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他还为工人提供吃住,大大提升了他们干活的积极性,迅速打开市场,雷作洪赚也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一年下来,挣了20多万元。

精益求精,镀锌管通过风雪考验

雷作洪虽然挣了钱,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一直致力于改善服务水平。传统三七大棚比较浪费木材,要是搭建时遇上阴雨天,工期常常延误。而且木制的三七大棚牢固度不够,遇上大风大雨,随时可能倒塌,对七农造成损失。特别是文山树少,三七叉供货成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他开始了不断的摸索与实验。
2014年,雷作洪在文山城郊租了七八亩地,开始了大棚实验。要增强牢固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钢管。但钢管直接插在地里,风吹雨淋,最大的问题是容易生锈。为此,喷漆、镀膜……他想了各种办法,一次次的实验、一趟趟的赶赴基地,有一天,黑云低压,大雨将至,雷作洪叫上技术员就往基地跑,新的镀锌管大棚刚建好,二人打着伞,在大棚里待了待了一个多小时,观察大棚的牢固度。最终发现,用镀锌钢管作表面处理可以有效防止生锈。镀锌是指钢管表面进行了镀锌处理,镀锌钢管由于有锌的保护,不容易生锈,而且比普通钢管轻,在此基础上,覆一层意大利进口的新型材料,再进行高温烘烤,将钢管隔离空气,延长使用寿命。
善学习、肯钻研,不懂就问,他还多次到昆明、浙江等地考察、学习,雷作洪不断扩展眼界,提升自我,改善技术;浙江德裕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云南图赛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天士力集团高管……朋友圈越扩越大,也正是在他们的引荐下,找到让他实验成功的镀膜材料。经过反复的摸索,他还发明了线卡,有效连接铁丝和三七桩,便于上下移动。
不惧艰难困苦,只为一朝亮剑,2014年底,一场大雪,让雷作洪彻底火了。突如其来的大雪压垮了三七棚,8县(市)不同程度受灾,文山州的三七损失惨重。当时,雷作洪一边做镀锌管大棚的实验,一边自己种三七,在80亩的种植基地中,普通大棚倒成了地毯,实验的30亩大棚依然傲立风雪中。一时间,询问的、考察的人来了一拨又一拨,大家都想看看究竟是什么"神器"大雪都压不垮。昆药集团、天士力集团、特安呐公司、二嘎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各大企业纷纷和他签订镀锌管大棚搭建协议,他的业务量顿时翻了一番。

未来,风满好扬帆

曾经,因现实所迫,他不得不放弃学业。随着业务量越来越大,接触了各行各业的经营人才,雷作洪越来越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2015年,已经27岁的他,在刚刚成立云浩中药材种植合作社之际,又拿起书本,重新开始参加高考,完成自己的心愿——上大学。
雷作洪靠自己的不懈努力实现了走出大山的梦想,他也积极对贫困学子伸出援手,出资在老家安装了路灯,资助了新街中学的5位贫困生,与其他17家企业共同捐资在文山学院成立"校长特别奖",奖励全校的优秀学生、教师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
考虑到要一边读书一边打理生意,雷作洪选择到云南三鑫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上学期间,他凭借"云浩新型镀锌管大棚搭建项目"参加文山州大学生创业大赛,获二等奖。随着中药材新型镀锌管大棚搭建技术成熟,他成功申请了国家专利。一边上学,一边继续创业之路,雷作洪与文山三七研究院、云南神谷科技有限等进行合作,加强滴灌技术、远程监控等技术研发,将三七种植走向专业化、智能化之路。与此同时,雷作洪被选为文山市政协委员,在文山市"两会"上,提交的关注三七产业、提高七农抗风险能力提案受到重视。他成立了云浩中药材种植公司,把镀锌管大棚搭建技术运用在茎蔓经济作物种植上,如火龙果、百香果、猕猴桃、重楼等,通过多元化经营,增强农户抗风险能力。同时,加强与三七研究院、云南白药等科研机构、企业的合作,加强保健品、研发,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
镀锌管大棚文山独此一家,雷作洪的大棚搭到曲靖会泽县。去年,共搭建传统大棚1万亩,新型镀锌管大棚7000亩,种植三七200亩,营业额突破3900万元,利润330万元。带动就业1300人,其中包括2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民平均增收1.3万元,实现脱贫180户!
现在,雷作洪有了更长远的计划,希望改变中药材粗放型的生产方式,以三七牵头,建立中药材和其他农副产品的溯源体系,提升品质、打响品牌,成立大联盟,将文山甚至整个云南的土特产品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销往全国各地。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三七产业的发展,将其列为全州"四大主导产业"之一,雷作洪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回望十年的艰难创业历程,雷作洪分享了创业感悟:"要善于学习,不耻下问,多学多问才能快速成长。最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恒,不管遇到多少艰难困苦都要坚持下去,因为坚持是人生走向成功的捷径。"
雷作洪分享创业感悟

(记者 郭韦)
(编辑 骆丽)
(审核 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