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村子太好,这对夫妇却搬离……归来有故事

发布时间:2019-12-04 15:59:14   阅读 25138  

放着好好的村子不在,非要跑到林子里搭窝棚。

不是他们疯了,而是出于无奈和自卑。

这是一对夫妇的故事,从一穷二白到小康之家的故事;

从愁眉苦脸到喜笑颜开的故事;

从消极怨世到热爱生活的故事;

从逃避现实到积极参加公益劳动的故事。

脱贫攻坚“新时代老战役”开始后,干部忽然发现高棚寨应有的25户苗族群众忽然少了1户。经过遍访,发现罗朝荣一户“消失”了。怎么回事?

高棚寨坐落于原“老山战区‘高棚山阵地'”下,属麻栗坡县猛硐瑶族乡猛硐村委会哪秧村民小组辖区。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村里先后实施了“兴地睦边”“整村推进”等惠民项目,从一个交通不便、生产落后、生活困难的贫困落后村变成了交通便利、生态环境优美、人居环境优越的美丽乡村。这样好的寨子,罗朝荣户为什么要离开?答案在找到他们夫妇后揭晓。

tuop333.jpg

话说经过一番查找,大家在离村不远的森林里找到了罗朝荣夫妇居住的窝棚。原来,罗朝荣因原居住的茅草屋坍塌后无力重建,不得不逃离村庄搬进森林搭建了简易的窝棚度日。其实,罗朝荣心里也有愿望:“总有一天攒够了钱,一定回村重建家园。”可现实却十分残酷,罗朝荣等了多年,不但建房的钱没有攒够,连那间临时搭建的窝棚也已破烂不堪。因为生活穷困潦倒,看着日渐富裕了的友邻和已经整洁秀美的村庄,罗朝荣再也无颜回村。每当看着那个再也回不去的美丽村庄,罗朝荣就会感到十分无奈和自卑,于是,他把自己与欣欣向荣的社会彻底隔离开了,远离村庄的夫妇俩活得像一对活脱脱的“野人”。

党的扶贫政策召唤罗朝荣“回村”1164.png

让这对贫困的夫妇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是各级干部的共同愿望和责任。建档立卡后,全国学雷锋最美标兵张子培主动请缨对罗朝荣进行结对帮扶。猛硐乡党委研究决定,把罗朝荣夫妇俩纳入兜底建房对象。通过多方整合,投入7万余元资金后,不到一年时间,罗朝荣夫妇的保障房建起来了,卫生厕也建起来了,自来水拉通了,入户路硬化了。结对帮扶干部张子培为他们置办了锅碗瓢盆等餐具,床、桌凳、碗柜等家具,电磁炉、电饭煲、电视机等家用电器,一个崭新的家总算营造妥当了。州、县、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大家为罗朝荣夫妇举办了一个特殊的“乔迁仪式”,在党的政策关怀下,罗朝荣夫妇有了新的家园。在党的政策召唤下,罗朝荣夫妇正式回村了。

党的扶贫政策召唤罗朝荣“回村”860.png

罗朝荣户搬进新家后,为确保他们夫妇俩的吃穿问题,党委政府把他们纳入了低保兜底户,年增加收入5832元,转移沿边定补年收入3600元。为彻底解决他俩的就业问题,乡党委、政府及时把罗朝荣纳入生态护林员,年增加收入8080元,现在夫妇俩年固定收入17000多元。

tuop222.jpg

据了解,2019年,猛硐村委会仅在庭院硬化、卫生厕所建设、垃圾处理池建设、有机肥收集池建设、串户路建设、太阳能路灯安装等项目中就投入1417万余元。在麻栗坡县实施的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政策下群众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村民们都说:新生活,全在党的政策里。

(王凤品)

编辑:侯佑琴

排版:曾炜

审核:资云波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