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我们吃的“免费午餐”,原来是他联系找来的
发布时间:2019-12-24 16:06:17 阅读 6304
边境一线山高路远,
寨子里许多留守儿童中午在学校经常吃不上热饭,
营养和健康难以跟上。
能不能借助网络的力量做点什么?
一个小小的念头,产生了巨大的力量。
这,离不开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文山边境管理支队的青年民警祝磊的努力。
“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出路”的西畴精神,熏陶着从小在这片土地上长大的祝磊。从儿时起,改变家乡面貌的愿望,犹如一粒种子,落在了他的心田。
2012年年初,祝磊在一次下乡走访时发现:边境一线山高路远,寨子里许多留守儿童中午在学校经常吃不上热饭,营养和健康难以跟上。
“能不能借助互联网的力量,给孩子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眼前的场景,深深触动了祝磊。于是,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微博上晒了几张走访照片,没想到许多网友纷纷跟帖响应,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免费午餐”项目志愿者也主动跟他联系,商量合作事宜。
2012年4月初,在他的带领下,“免费午餐”项目组实地查看了几所边境学校的食堂设施,了解了学生食宿情况,决定与该支队建立合作关系:支队负责推荐申请项目学校,派出民警监督项目资金使用和饮食卫生安全;项目组负责为学校按每人每天3元钱的标准提供伙食补助,并支付厨师工资、购买餐具厨具费用。当年10月,第一笔援助资金顺利到位,麻栗坡县八布乡竜龙小学成为文山边境地区第一所“免费午餐”项目学校。
图为祝磊(左一)在学校食堂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
当时就是一个小小的念头,没想到改变了这么多学生的生活。从此,祝磊加入志愿者行列,坚定地走上了一条依靠社会爱心力量、帮扶留守儿童的爱心之路。
为了给家乡文山争取到更多的爱心项目,几年下来,祝磊跑遍了麻栗坡、马关、富宁、西畴等县几十个乡镇。2018年9月,通过多方呼吁和积极奔走,马关县与"免费午餐"基金实现全面合作,成为全国第五个免费午餐全县推广县。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继2014年当选为免费午餐基金全国45名投票权人后,祝磊2018年又被推选为免费午餐基金第三届5人监事会成员,授权参与监督基金的管理、使用。其实,在他眼里,分量最重的莫过于2019年5月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授予的“2018年度最美志愿者”称号。
据统计,截至11月底,文山边境免费午餐学校已增加到99所,历年累计投入资金920余万元,每天有19000余名在校师生享受到营养、安全的免费午餐。
经过阳光雨露的滋养,祝磊心田的那颗“种子”早已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免费午餐”改善留守儿童营养的同时,也在蓄积着改变家乡面貌的力量。一名学生用稚嫩的笔迹在感谢信中这样写道:“我要好好学习,将来回报关心我成长的好心人,像他们一样,也做一个好人!”

(杨桂开)
编辑:侯佑琴
排版:曾炜
审核: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