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鸡街乡:一乡村医生为群众“逆行”
发布时间:2020-02-06 20:17:04 阅读 5402

在西畴县鸡街乡的大山深处,她肩上常常背着陪伴自己多年的旧药箱,十多年如一日,行走在服务群众的山间小路上,用崇高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为患病群众解除病症,还乡亲们健康的身体,得到一方百姓的赞誉和信赖。她就是鸡街乡中寨村委会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杨宗英。
近期,在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已年满58岁的杨宗英,不忘初心和使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守住乡亲们的生命健康安全而“逆行”。
2004年,已有40多岁的杨宗英,凭借着对医疗卫生事业的热爱,不顾家人特别是其丈夫的反对,毅然加入了乡村医生行业,来到中寨村委会村卫生室工作。没有理论知识,她就认真钻研学习;工作经验不足,她就反复揣摩总结。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杨宗英先后取得中专学历和乡村医生资格证,成为一名有执业资格的乡村医生,还连续多年获得“优秀乡村医生”的荣誉称号。
笔者来到中寨村委会卫生室时没有找到杨宗英,一名工作人员告知杨医生早早的就去村子里群众家开展工作了。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冒着绵绵细雨和茫茫大雾,乘车在蜿蜒盘旋的山路上行驶了好一会儿,来到一个小村庄。
身穿白大褂,肩背一个药箱的杨宗英,刚从一户群众家出来,就迈着矫健的步伐,又要到另外的群众家去。走近和她打招呼时,才发现她右手缠着绷带吊在肩上,戴着口罩的面孔上那双眼睛炯炯有神。
与杨宗英同行时了解到,去年腊月,她走亲戚时在路上因车祸伤到了右手。
不会骑车的杨宗英,多少年来,每天都走着路去村卫生室上班,早出晚归,工作非常艰辛。她的丈夫本以为妻子吃不了苦头时,自然就会放弃这份工作了,谁知她在乡村医生这岗位上,一坚持就是16年。
为工作起早贪黑的杨宗英,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让她吃饱尝够了各种各样的辛酸苦辣,她的丈夫看在眼里是疼在心上,最终被妻子的坚持给打动了。于是,夫妻俩省吃俭用,买了一辆二轮摩托车,方便家人平时出行,更是为了方便送妻子去村卫生室上班。丈夫每天骑着摩托车送妻子去村卫生室上班,已经有10个年头了。妻子需要进村入户开展工作时,他还得骑车载着她,整天东村西寨的到处去,为地方老百姓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
我们和杨医生在村子里边走边聊,没走多远一段路,来到一户贫困老党员家中,杨宗英医生放下医药箱,从里面拿出一只体温计,为因患病致残的老党员测量体温,空闲之余,他们聊起了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话题,杨医生还教他们一些生活中疫情防控的小常识,交待他们不要去串门子,出门要戴口罩,注意讲究卫生等疫情防控常识。测量好体温并登记后,临走时还嘱咐他们养好身体。一家人的句句言语表达了其内心对杨医生的感恩。
忙碌了一天的杨宗英刚回到家里,丈夫从屋里走出来,小心翼翼的帮她取下肩上的绷带,换下穿在身上的白大褂,又娴熟地把绷带缠好挂回到她的肩上,对妻子甚是关怀备至,夫妻俩还有说有笑的。
在杨宗英医生去抬水洗手时,她丈夫告诉我们,老伴的年龄渐渐大了,看着她一个人走村串寨,为群众预防冠状病毒而忙碌奔波,自己只能少做一些家中的农活,花更多的时间协助妻子开展工作。
杨宗英忙完工作之余,哪怕手受伤了,她还力所能及地帮着丈夫喂猪喂鸡,在家里忙前忙后的。
(陈明凯 李光聪 摄影报道)
编辑:侯佑琴
排版:曾炜
审核: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