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胡江顺:扶贫,我是用良心在奋斗
发布时间:2020-03-02 10:27:58 阅读 51256
“我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我只想踏踏实实的干点实事。无论到哪天,我都可以底气十足的说:扶贫,我是用良心在奋斗。”
“良心”二字是马关县文联主席、大倮者村驻村第一书记胡江顺跟战友说的最多的词语。无愧于心,无愧于民,扶贫路上,他不仅是用良心在奋斗,更是用生命在战斗。
用行动征服困难 用人品征服人心
2019年2月,胡江顺正式到大倮者村报到,任大倮者驻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队长。
胡江顺曾在坡脚镇任过镇长,在木厂镇任过镇长、书记,有着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早在2017年他曾在大倮者参加了为期3个月的扶贫动态管理工作,对大倮者的情况十分熟悉。
他一到村委会,就把驻村工作队员全部召集齐,开了一个短会,对前期工作有一个总体的评估。大倮者基础薄、短板多、进度慢、工作量大、群众工作开展难,要想短时间内让工作进度有一个新的进展,显得极为困难。
为了打破这一瓶颈,他用几天的时间走完全村委会17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对每一个村小组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仔细的记在笔记本上,对前期工作存在的问题直指要害、症结,并对工作队员采取班排作战制,将驻村工作队员、村委会干部分成五个作战组,每个星期进行工作绩效评比,各个组工作推进情况上墙,每周一评比,每周一总结,每周一措施,每周一重点,哪个组干得怎么样,工作的短板和弱项在哪里,全都一清二楚。同时,创新“八条措施五个一”工作法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了全乡推广鸡要关、狗要拴的“雏型”;创新“七个先行先拆”推进危房拆旧工作,同志们的干劲调动起来了。
作为一班之长,胡江顺身体力行,带头作好表率,他就像灭火器,只要有组员说哪里有急难问题,他就到哪里灭火;哪里有压不下去的纠纷,他就到哪里调处;哪里有实施不下去的项目,他就到哪里测量、算料、做群众工作。白天,他是各个工地的监工,晚上,他是扶贫政策的宣讲员,哪里有群众不理解政策,他就把群众会开到哪里,哪里有疑问,他就把释疑台摆到哪里。
胡江顺刚驻村时,有些村干部看他瘦瘦小小的,戴着副眼镜,一副书生的模样,对他不以为然。危房拆旧,他冲在第一个,没有机械,没有工人,他提着一把锄头就上,站在危旧的瓦梁上,掀瓦、拆梁、蹬泥墙、搬旧料,大倮者的危房拆旧工作从全乡进展最慢到靠前;堵墙洞、安门窗、踩楼板、封楼梯口,他从一个手不沾灰的干部变身技工,事事亲自领着工作队员做;治理“三黑”、环境整治、厕所改造、牛圈建设,如雪花翻飞般的工作,他安排得井井有条;村委会工作条件差,七八个人挤在一个办公室,他放下面子四处求援,找来7万元,建起了便民服务中心;村幸福超市空空如也,他发动大家捐款捐物,便民超市终于有了样子;看到有的群众太困难了,他掏出钱就往人手里送,老婆总埋怨他工资不知去哪里去了;村委会需要上报的所有文字材料,全部由他撰写……工作队员对他由偏见到佩服,他是用实际行动在带着人干,用人品征服人心。
每天夜里,他宿舍的灯总是比别人熄得晚,总结工作、撰写材料、拟定方案、上报数据、编辑PPT……他俨然一个多面手,忙了外业忙内业,村委会主任杨高登说:“胡主席就是一个拼命三郎,他干起工作来大家都佩服!”
驻村几个月,人黑了,本就瘦削的他更瘦了,感觉就像寒风中逆风而上的草,只要根定住了,才谈得上稳得住。
用脚步丈量大倮者山水
2019年6月,县上打响了危房清零战,危房改造、危房拆旧、门窗安装、厕所改造、牛圈改造、道路施工、人畜饮水工程等等多个工程同时实施,涉及各项短板10多项,同时开展“五级书记”遍访工作,要求各村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遍访本辖区内所有农户。
许多人对遍访不以为然,总认为遍访无非是走一走看一看而已,遍访能到村到组,却不一定能访到所有农户。可胡江顺不这样看待,他认为,只有真正的沉下身去遍访,才能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心中有底气,做事有硬气。
他迅速设计了遍访登记表,一个村一个村的访,一户一户的走,哪家的情况是什么,他记得一清二楚。翻看他的遍访手记,厚厚的一沓,虽然笔迹潦草,可大倮者700多户群众的情况却一目了然:“李正良,房子未完工,正在做主体工程,与妻子离婚,其妻户口未迁”,“杨培祥患脑瘤,其母瘫痪多年,未纳入建档立卡户”……许多情况比挂钩帮扶责任人了解得还要详细。他说,通过走访,自己更清楚哪些是风险户,哪些是漏评户,哪些是错退户,就像杨培祥家,如果不是通过走访,仅从房子外观是看不出他家的情况的。2019年扶贫动态管理中,杨培祥户纳入了建档立卡户。
翻完遍访手记,笔者发现大倮者在册农户722户,他却记了780多户。他说:“有的群众没有分户,如果不是通过实地走访,我们如何拿得准整个村委会实际是有多少户。”
看着厚厚的遍访手记,笔者眼睛湿润了,780多户人家,就算一家花5分钟,他得用多少时间?他得用多少脚力、眼力和笔力?
他笑笑说:“这时间花得值,至少我用脚丈量了大倮者的每一寸土地,我用脚拉近了780多户人家2800多人心与心的距离。”
用真心真意真情实帮实扶
胡江顺是一个实干型的人,他不爱说花言巧言,也不喜欢巧言令色,他喜欢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干。扶贫,来不得半点虚假,也玩不得半点虚功。经他手上报的每个数据背后,是一项项工程,一件件实事,一滴滴汗水。
2017年曾与他一起在大倮者开展过扶贫动态管理工作的罗绍录说:“大倮者的工作要是换成我去,很难干成现在这样。”他说这话不是玩笑话,而是用一件件实实在在的事情,支撑着他那句看似玩笑的话。
胡江顺来驻村之前,大倮者村委会小倮者上、中、下寨群众对扶贫工作很是抵触,多少干部去做过工作,工作进度依然没有进展。他驻村之初,到小倮者上寨召开群众,居然群众放了一两个小时的“鸽子”,就是迟迟不让进村,也开不了会!直到天上突然飞起细雨,他对群众说:“时间有点晚了,又快下大雨,能否借用谁家的屋檐下暂时把今晚的会开了,不强求,主要看为人”。就这么一激将,他才得以进村开会。
胡江顺听说过三个寨子对扶贫干部有抵触,却没想到给他这样的“下马威”。他立刻深入三个寨子了解情况,原来小倮者上、中、下寨很多年前就有矛盾,寨子之间的纠纷不断,甚至寨与寨之间基本不往来。三个寨子纠纷的主要原因是饮水问题,群众表示,谁能把他们的水解决,他们就支持谁。群众话糙理不糙,谁为群众办事,群众当然支持谁。他还了解到上寨村之所以如此对村委会和工作队不“感冒”,在于一直没有活动室,乡上有领导同志曾答应帮建一个活动室,村里高高兴兴找好地基,但项目不了了之;该村有水源而没有自来水,路不够便利等四个问题。于是他就从活动室着手,经过多方奔走,为上寨村争取并建起了一个活动室,群众活动有地方了;充分利用政策,为上寨拉通了自来水;按照县上的村道、入户路和庭院硬化的相关政策,应纳尽纳,能实施的全部加以实施,家家户户走上了水泥路。
随着一个个项目的实施,一件件实事的解决,群众当时所反应的问题前后解决了的三个,群众的气也随之顺了,小倮者上、中、下寨的群众在短短的半年多的时间由抵触到理解到支持。疫情防控期间,小倮者上中下寨的党员还主动当起了疫情防护的急先锋,仅凭胡主席在微信群里提醒了一句,村里群众就自发值班、守卡,堵住大倮者到文山的这段路口,严防疫情输入。搞环境卫生整治,三个寨子是群众号召力最强,工作最积极的。
大倮者村委会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更没有一个像样的产业,脱贫,必须要靠后续产业来支撑。经过调研,他提出“山地种药材,坝区种蔬菜”的产业发展思路,带着村委会干部到木厂、夹寒箐、天用公司等考察,并筹资2万元成立马关县润禾种植专业合作社,与马关金鑫配送公司签约,解决产品销路难题;引进大户建立了60亩的小葱种植示范基地,引导村里种植能手种植白菜、豌豆等50亩;发放蜜蜂200箱;与县残联共努力,积极引进夹寒箐镇坝脚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到大倮者村发展苦参种植,全村168户种苦参112100株,每亩预计收益约15000元;引进大户发展百香果60亩,带动1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流转土地和务工。
这几天,胡江顺告诉笔者,大倮者准备引进了一个养鸭厂,厂房的地已经量完了20多亩,就在岩峰脚村桥那个位置,等养鸭厂建起来,又是村里的一道风景。
他说,每天最高兴的事就是看到小葱基地的浇水设施转起来,村委会后面的百亩百香果花香满园,蔬菜基地的菜源源送出。如今,他又在思考着如何在水淹凹地上,种上一些荷花作试验示范,如果成功,或许可以趟出一条发展乡村旅游的路子来!
他讲这些的时候,脸上洋溢着幸福,那幸福是那么真实,那么触手可及,就好像那些扶贫产业基地,就像他亲手编织一个田园梦,这梦里是对脱贫的希冀,这梦里是对乡村振兴的祈望!
(李美昌)
(编辑 刘梅)
(排版 李霄文)
(审核 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