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水生蔬菜,让阿猛镇600亩“低产田”变身“聚宝盆”
发布时间:2020-03-10 16:09:31
文网讯 提起砚山县阿猛镇,很多人的印象都是那里闲置田地太多,地太薄,很低产,当地老百姓一直深受困扰,但近年来,随着政府不断的产业调整和招商引资,目前,从该镇传来了好消息,过去的"低产田"现在全成了"聚宝盆"。
初春时节,走进阿猛镇阿猛村委会的水生蔬菜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眼望不到边、碧绿接天的菜地,村民们身穿防水服和水鞋,穿梭在水田里忙碌,向文琼和高志英是村里的留守妇女,她们告诉记者,家里闲置多年的田地流转可以获得一份收益,还能到地里务工,很是开心。
向文琼表示,每天早上四个小时,下午四个小时,每月2000多,计件多做多得。高志英表示,一天如果满工时就得90块钱,一个月就拿的到两三千块钱,如果洗菜快一点,就得两三千,慢一点就得两千,很开心的。
很难想象,这个当地人眼中的"聚宝盆"",过去竟然是"低产田",因为低洼易涝被很多村民抛荒闲置,当地政府利用天然的水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地调整产业结构,将群众眼里粮食绝收的水涝地变为种植水生蔬菜的良田,利用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水循环系统,用适应性更强的水生菜替代传统种植,就这样,水生蔬菜逐渐在荒芜的土地上跃然成型,来该镇试种植水生蔬菜的广东商人 曾海棠也开心表示,从2014年试种至今,效益不错。"我们都是利用这边空余的、富余的劳动力来解决用工的问题,开始的时候才60块钱一天,去年开始就80块钱一天了,要是有一点技术的人,每天都可以挣到200块钱左右。"
据了解,目前在该村种植的水生蔬菜有西洋菜和水芹菜两个品种,每年可以种四茬,不受季节限制,平均亩产可达8000--10000斤,亩产值为8000元--12000元,该镇上下合力,在保护水土资源的前提下,把闲置田地最大限度的利用起来,带动了周边困难群众务工,靠着水生蔬菜转型发展,让老百姓从中获益,也让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得到了更大的体现。
(砚山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卫姣 李云韬)
(编辑 郭韦)
(排版 骆丽)
(审核 资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