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西畴蚌谷90后植树 感悟“西畴精神”

发布时间:2020-03-17 17:45:11   阅读 25776  

“西畴精神”响彻云岭大地

傅源是蚌谷乡文化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

家乡远在长沙的他,在这次植树节中,用脚步丈量了西畴的寸寸山石,用双手将树苗栽种进石山

亲自体验了一把“石窝窝”里刨泥土的艰辛

也更进一步深刻理解了“西畴精神”

今天,让我们跟随傅源的心得体会,一起重温“西畴精神”

  2020年3月12日,是第42个植树节,蚌谷乡动员各机关站所全体干部职工参与植树造林志愿服务活动。

作为蚌谷乡文化中心的一名成员,我自然也加入到这次活动中。这次活动对我不仅是一种普通的植树造林活动,更是让我切身体会到西畴精神的真正内涵。

我来自湖南长沙,作为一名从小在城市长大的人,很少接触农活。2019年9月,我通过“三支一扶”考试来到了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蚌谷乡,开启了我人生中第一次长时间的乡村生活。

在这半年的工作中,我听得最多的就是“西畴精神”: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虽然我对它耳熟能详,但我始终不能深入理解西畴精神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在如今入村公路已经完成,人民逐渐走向富裕的道路上,西畴精神是否已经过时?

直到我参加了这次植树造林活动,我对西畴精神才没有误解。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在我想象中的植树,应该是在道路两旁进行,或者类似旅游景点那种容易攀爬的山上进行,但蚌谷乡的植树造林活动却是在几乎没有路的石山上进行。一开始,我还信心满满,我以为我年轻力壮,爬个山种个树应该不难,但我真正爬上去才知道并没有想象中的容易,别人都是用双腿就能登上山,但我却要手脚并用,而且速度还不如他们快,在石头众多的山上好不容易找到一块有土的地方种树,挥起手中的锄头却觉得异常沉重,花了很长时间才挖了个小坑,历经多重艰难困苦,我终于完成了第1颗树苗的种植,转头看看别人,都种了5、6颗树苗了。最后,在同事的帮助下,我终于完成了我的任务。下山时,我觉得比上山更难,双手不能借力,只能慢慢前行,还被山上带刺的植物扎伤了手。终于,我安全到达上下了,最后一个到达的!

返程的途中,我坐在车上,才觉得全身酸痛,内心也异常疲惫。但我的思绪越来越清晰。西畴县是全省乃至全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山大石头多、人多耕地少、水土流失严重。 面对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西畴人民无所畏惧,敢于向环境宣战。1990年,王廷位、刘登荣等党员干部带领蚌谷乡木者村村民们打响了向自然环境宣战的第一枪,他们炸石造地,历经3个多月的奋战,终于从石旮旯里刨出了600多亩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台地。这就是西畴精神的体现,这就是西畴精神发源地蚌谷乡人民的工作作风。自然环境的恶劣并没有打倒他们,反而激起了他们强烈的艰苦奋斗精神。

转眼间距离西畴精神起源已经近30年,在这30年中,西畴精神并没有被遗忘,反而在政府的大力宣扬下、人民的口口相传中得到了更为丰富广阔的发展。西畴精神的弘扬,不仅为广大人民提供了无穷无尽的精神力量,还在脱贫攻坚任务中立下了赫赫战功。造就了“不甘落后、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战天斗地”的精神,并逐渐凝聚成一座精神丰碑。在这座丰碑中,自强不息是根本,艰苦奋斗是灵魂,战天斗地是优势,不甘落后是动力。

如今的西畴精神,早已被云南省全省人民所熟知。尤其是在文山州内,每一位人民的行动中都流露出浓烈的西畴精神,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无论是在企业还是在政府。经过西畴精神熏陶的人民都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勤劳实干的实践品质、敢为人先的担当精神、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以民为本的人民情怀。

在如今人们生活条件日渐变好的环境下,西畴精神更值得弘扬,作为蚌谷乡文化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我一定要做好西畴精神的宣传与弘扬工作,让西畴精神走向全国。

(傅源)

(编辑 刘梅)

(排版 罗钢)

(审核 资云波)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