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马育策
发布时间:2020-03-25 10:11:29 阅读 5191
马育策,男,苗族,马关县第二小学学生。
马育策,今年11岁,老家在仁和镇木腊。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母亲靠帮别人绣苗族衣服赚钱。他们虽然不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但是为了能够改变下一代的生活,摆脱没有文化的苦恼,省吃俭用,到县城租房。这样增添了父母本来就沉重的负担,导致老家几乎一无所有,刚刚起色的生活状况再次陷入建档立卡户的行列。在艰难的生存之中,义无反顾地给孩子一个优越的学习环境,将孩子寄托给全县最优秀的学校——马关县第二小学。
也正是这样的家庭,造就了马育策与众不同的成长经历,从知事时就比较乖巧,后来有了妹妹以后,父母对他的眷顾分散了好多,而马育策却能够坚持每天早上6点20分起床,6点50分到学校;中午不午休,做作业、复习,看书……下午5点30分左右回到家,一般情况30分钟到1个小时做完家庭作业,然后自觉预习第二天的新课。
父母常常是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因此马育策经常帮助妈妈洗碗、扫地、洗衣服。一般周末,大人都要回老家护理经济林木,自己就带着小妹,做简单的饭菜和小妹一起吃。平时妈妈不在家时,他去幼儿园接妹妹回家,他会教妹妹拿着吃剩下的冰棒纸,直到经过垃圾箱时才将其放入垃圾箱,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而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马育策在学校学习时养成的。马关县第二小学是一所以基本素质为培养目标的学校,学校里没有攀比,没有欺凌,没有歧视,本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让马育策能够安心学习,让家长能够放心。
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马育策能制定出合理的学习计划,周密地安排时间学习。五年来,凭着一股韧劲儿,每次考试都在全县名列前茅,曾两次期末考获得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几乎每学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在众多农村孩子中,当隔代教育的爷爷奶奶力不从心时,当父母因为疲劳而烦躁不安时,当孩子们找不到方向而无所事事时,当孩子们沉迷于动画片和网络游戏时,马育策显然是出类拔萃的,甚至比一些更好的家庭环境里的孩子更能自律自强。
在学校,马育策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从不迟到、早退、旷课,学习认真、刻苦,有较强的进取精神,是老师的好助手,同学们学习的好榜样。作为班长,对班务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他能够在老师、班主任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学校、班级布置的各项任务,在学生里有较大的影响力。
他不仅学习认真刻苦,而且还热心帮助同学。“一花独放不会香,百花齐放香满园”。因此,当同学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他总是会耐心地讲解给他们听,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解题的方法和学习的技巧,希望大家都能共同进步。要是小朋友问的问题,自己不知道的时候,就主动去问老师,然后再进行辅导。特别是为了帮助后进生解答疑难,他总是十分耐心地讲解,有些问题,已经讲了三五遍了,可个别差生还是无动于衷,对这,他并不灰心,反复推敲,改变讲法,直到他们听懂为止。这些年来,班上的几名差生在他的帮助下,各方面都有较大的进步。
课堂上,他积极发言,善于质疑,对所学的知识能理解、掌握;课外,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他带领同学们大量阅读一些有益的书报,以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知识,碰到难题就向老师请教或自己查阅资料解决。正如苏轼曾说的:“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决定自己命运的不是天生的才智,而是后天的不懈、勤奋。
作为班长,他知道以身作则,以大局为重的道理。他毫不吝啬地牺牲个人时间,认真地完成老师给予的任务。每当学校布置手抄报、墙报任务时,他就带领同学们找资料,往往要用上很多的课余时间,但他毫无怨言,他总会对自己说:“只要为班集体争得荣誉,牺牲个人利益毫不足惜!”有时,班上的劳动,他都会积极主动地利用课外时间带领同学们一起做好,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小小的他能以乐观的人生态度去迎接学习、生活中的种种挑战,热爱生命,努力向上。凭着顽强的毅力、不懈地追求和努力,正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