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夯实基础助力脱贫——马关县大栗树乡大腻科村脱贫攻坚系列报道(二)

发布时间:2020-04-02 11:28:16   阅读 26996  

盐井村的昨天与今天


大腻科村委会盐井村小组坐落在公路旁边的半山坡上,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盖间房子都找不到一块平坦的地方,非得把冒出来的石头铲除,群众地少,包谷都种到石旮旯里。正因为环境恶劣,全村64户人家,整户外出务工的就有20多户。

实施村内道路硬化前的盐井村。

2018年,长11公里、宽5.5米的水头村躲兵洞至大倮者村小寨的道路完工,黑色的柏油路从盐井村穿过,外出村民回家方便了,但车子却只能停在公路边,特别是春节期间,公路边的车子排成一排,安全隐患大,过个年也不安心。2019年6月,州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段自勇带领机关驻村工作队到盐井村,挨家挨户地看、访后,通过人大常委会机关直接投入和协调资金完成了4000多平方米村内道路的硬化,该工程于2019年12月完工,总投资近17万元。村内道路修通加宽后,群众走亲串戚方便了,回家过年的年轻人开着车加把油就把车开到家门口,在家值守的老人们,也不用站在门口扯着嗓子喊“卖水果的等一等”,水果商把车开到各家各户门口,要什么买什么。

实施道路硬化后的盐井村。

盐井村群众吃水困难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因为特殊的地理条件,没有水源,几任村小组干部曾带着群众到方圆几公里的地方寻找过水源,还是没找到。早在几年前,其他村的群众就用上了自来水,可盐井村村民喝的还是水窖水。雨季时把半山坡上流下来的雨水引到水窖,人口少点的人家节约着用刚好可用到来年雨季,多几口人的人家水窖水吃完了,只能到一、两公里外的地方挑水。州人大常委会机关挂钩帮扶大腻科村委会后,怎么解决盐井村小组群众的吃水问题一直困扰着驻村工作队。2018年,在多次寻找水源无果后,村委会干部、驻村工作队一起把盐井、水洞两个村小组的干部、部分群众集中起来召开群众会,通过商量后决定从水洞到盐井铺设6公里的水管,解决盐井村群众的吃水问题。2018年10月,水洞到盐井村的人饮工程竣工,盐井村群众终于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

两条沟渠的故事


在大腻科村,有两条总长8300米的三面光沟渠,辐射9个村小组,400余户群众受益。每到农忙季节,沟渠周边的群众根据需要,把沟渠底部的活动阀门打开,清亮亮的水便流到农田里。在农村,一条沟的作用不可小觑,建好了,可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停止村与村之间的纷争。

大腻科村党总支书记柏华明记得,那是2013年农忙时节,正在田里忙碌着的他接到消息:水洞村和小坡村的群众在田边吵起来了,看情势快要动手了。柏华明赶快召集村干部前往现场:那年春季降雨少,加之土沟里的水经常渗到地下,本是大量用水的时候,水却不够用。于是便有一户人家挖开土沟,把水先引到他家沟里,这样一来下游水更小了,几乎流不到田里,瞅着快要旱死的庄稼,双方因水发生了矛盾。经过劝阻,事情最终得到解决,但柏华明清楚,如果一直是土沟,东家挖一锄头,西家凿一个口,争水的事还会经常发生,要从源头解决纠纷,只有修建三面光沟渠,从根本上解决用水问题。2016年初,村委会干部把问题反映给州人大常委会机关驻村工作队,工作队在实地了解情况后,向常委会党组汇报,常委会机关协调和直接投入资金126万元修建了两条三面光沟渠。工程于2017年5月完工,至此,村民们再也没发生过用水纠纷。

再穷不能穷教育


大腻科村位于大栗树乡的西北部,从马八公路拐进去还有6公里左右。这里自然条件不错,但因为远离交通主干道,闭塞的地理位置带来的是相对落后的思想观念。但就是这样一个村,群众却很重视教育,“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娃娃”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大腻科小学毕业的孩子到大栗树中学读初中,基本都可稳拿班级前一、二名。据村委会提供的数字,2016年以来,外出读大学的大腻科籍学生30多名。

以前的大腻科小学

大腻科小学建在村委会旁边,占据着全村最高的山头。2016年以前,学校只有一幢新建的教学楼,操场是泥巴操场,用做教师宿舍和学生食堂的一栋两层砖木结构房屋,已被列为危房,风大时房顶都在摇。100多名学生、10多名教师,天天在这样的房子里吃、住,村委会干部、校长心都是悬着的,但没有资金,终究是无法。2016年初,柏华明到文山党校学习,专门请了一下午的假到州人大常委会机关反映学校情况,请求支援帮助。协调会上,机关办公室负责人认真听取情况介绍,表示将及时把大腻科小学的困难向马关县政府反映。让柏华明没有料到的是,他学习还没结束就接到电话,马关县教育局已经安排工作人员到大腻科小学了解情况。

以前的大腻科小学

2016年10月,大腻科小学综合楼竣工,主楼工程投资147万元,加上各种配套设施总共256万元。如今的大腻科小学,教学楼、综合楼、宿舍楼全都是新的,操场是水泥操场,蓝球架、乒乓球台一应俱全,幼儿班小朋友玩的彩色攀爬架就在操场边。大腻科村19个村小组的135名1至5年级孩子在这里读书,家长星期一一早送来,星期五下午接回家,即使是一年级的小孩,离家5天,家长们也很放心。

建设完工的大腻科小学

基础设施夯实了,脱贫攻坚才有支撑点。2015年9月,州人大常委会机关挂钩扶贫点从大倮者村委会调整到大腻科村委会,夯实基础、助力脱贫便形成共识。2016年至2019年三年时间,州人大常委会机关直接或协调投入资金2129.9万元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其中253万元建学校,1500万元建11公里的柏油路,126万元建2条三面光沟渠,130万元建科技文化活动场所、卫生室、老年人活动中心,70.9万元实施集镇和5个村小组安全饮水项目,50万元实施进村和村内道路硬化。

如今的大腻科村委会,村通村公路硬化率达100%,村内道路硬化率达100%,村村接通自来水,标准化卫生室改造完工,19个村小组安排太阳能路灯140盏。驻村工作队员开车可以一个上午跑遍19个村,群众晚上串门走亲戚不用再带手电筒。

(段志丹 陆志芳)

(编辑 刘梅)

(排版 李霄文)

(审核 资云波)

链接:春到大腻科--马关县大栗树乡大腻科村脱贫攻坚系列报道(一)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