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来看文山的“3+N”模式!

发布时间:2020-04-10 10:30:47   阅读 12576  

“3”→

矛盾纠纷调处工作

群防群治工作

特殊弱势群体服务管理

“N”→

多渠道推动乡村治理


文山州积极探索“3+N”试点工作,着力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文山方案”。

“四诊疗法”,做好矛盾纠纷调处工作!

将战斗堡垒直接建立在居民小区、群众之中,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将党的领导植根于基层最末梢。借鉴和发展“枫桥经验”,大力推广“矛盾不上交、千村不发案”的“西畴新现象”,充分发挥“三会三老”〔村(居)委会、治保会、调委会和老党员、乡贤寨老、退休老干部〕力量作用。每半个月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协调会议,列出清单逐一交办,通过坐班门诊、进村出诊、集体会诊、上门复诊的“四诊疗法”机制,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近五年来,全州人民调解案件成功率达98.69%。

力量下沉,做实群防群治工作!

创新边境社会治理方式,积极推广社会治理“董干模式”,有效防止边境成为涉恐、“三非”、走私、贩毒通道,切实维护接边地区社会稳定。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党员作用,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乡村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在乡村设置综合治理、矛盾化解等党员先锋岗,引导农村党员主动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促进乡村社会矛盾依法、理性解决。及时总结涉边地区社会治理经验,实现接边乡村从“冤家村”向友谊村转变。建立以社村(包村)民警为主体,平安志愿者、治安积极分子和楼栋长参与的治安巡防机制,以3.5万名“红袖标”志愿者为引领,大力发展学校、市场等周边(沿线、内部)专兼职群防群治队伍,组建义务巡防队,使担负日常群防群治任务的力量达到辖区实有人口的2%以上。着力打造“我是七乡先锋”“壮乡苗岭红袖标”等群防群治品牌,通过扩大群众参与度,实现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从2013年的79.19%提升到2019年的94.28%。

微服务,做活特殊弱势群体服务!

以村(社区)9096个网格为单元,充分发挥9133名网格员作用,实施“社区雨露工程”,落实“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帮扶措施。全面加强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各类人员服务管理,让基层社会治理彰显“文山温度”。充分发挥各级党员志愿者、法律工作者、村(社区)干部等作用,以戒毒所、安置帮教基地等政法基础设施建设为载体,寓管理于服务,让各类特殊群体得到应有的教育、矫治和挽救。针对未成年群体教育问题,建成文山州未成年人专门学校,面向全州招收触法未成年学生,让他们有书读、能进步,未成年人涉案比从28.13%下降到8.33%,进一步改善社会治安面貌。

疏通“堵点”,做优乡村治理工作!

把传承和弘扬“西畴精神”与开展“自强诚信感党恩”和“感恩教育”等活动紧密结合,引导群众自觉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积极推行“党组织+合作社+农民”“党组织+扶贫车间+农民”等模式,扎实开展“扶贫车间进乡村行动”,让农民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切实增加收入,提升群众“获得感”。扎实开展“边境文明示范带”“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精心组织道德模范慰问、“三下乡”“最美家庭”评选等活动,引导广大农村群众自觉讲文明、树新风、革陋习。瞄准农村积弊陋习,着力推进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通过推行“一约四会”(村规民约和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村、禁赌禁毒会),解决封建迷信难改、陈规陋习难治、大操大办难控等突出问题,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盘得胜 陆应萍)

(编辑 李正红)

(排版 刘梅)

(审核 资云波)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