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中共文山州委 文山州人民政府主管 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主办

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承办

投稿邮箱:wsrbxww@163.com


马关: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在边疆校园

发布时间:2020-04-13 09:23:25   阅读 5351  

——马关县争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工作综述

注重民族团结是学校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师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创造美好生活,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多年来,地处中越边境的马关县广大教职工以争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为抓手,高位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使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出绚烂光彩。

抓管理,细化工作职责

演讲比赛活动:讲述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故事

马关县有11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49.8%,少数民族学生占全县学生总数的65.5%,全方位开展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长期以来,马关县各学校高度重视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强管理,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完善运行机制,抓细抓实民族团结创建工作。

各学校都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加强全面协调,促进各项创建工作任务落实落细。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明确了学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创建工作目标任务、主要内容、实施办法与途径,对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进行统一安排。制定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力求“一校一案”,注重夯实民族团结的精神文化基础、物质发展基础,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设立宣传栏,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文艺汇演、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等活动,引导师生积极参与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的创建工作中。

重特色,创建工作顺利推进

为让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创建各项活动深入开展,马关县教体系统积极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从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中选树县第三小学、金厂镇民族小学、夹寒箐镇中心校、民族中学、小坝子镇中心校为典型特色示范校。通过课堂教育、示范引领、文化熏陶、节日引导、活动融入,多举措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力求把全县教育的亮点特色展示出来,引导全县师生增强民族自豪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

端午节来临,南捞乡中心校各民族学生一起学习包粽子。

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是深化民族团结教育,促进民族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马关县各学校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品德、美术等课程、班会等活动,为学生开启民族启蒙教育、民族常识教育、民族政策教育。如美术课教师教学生画少数民族器乐、服饰等;音乐课教师教学生唱《五十六个民族》《爱我中华》《北京的金山上》等关于民族团结的歌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族团结教育结合起来,让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学生心灵,引导各民族学生团结友爱,健康成长。

发挥示范学校的引领作用。金厂镇民族小学是省定民族小学,金厂镇属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校95%以上的学生都是少数民族,其中苗族学生占93%以上,苗族老师占80%。针对学校苗族学生众多,低年级苗族学生只会说苗语听不懂汉语的实际,马关县以金厂镇民族小学为示范,安排苗、汉双语掌握较好的苗族老师到低年级进行“双语”教学,帮助、引导学生逐步适应汉语教学。并在全县低年级少数民族聚居地以“双语”(苗语与汉语)交叉的方式开展教学,帮助低年级学生顺利适应学校生活。小坝子镇中心校每周四开设一堂“民族文化传承”课,教授学生苗绣、吹芦笙等民族特色课程。学校积累了一定教学经验,收到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的芦笙后,在有600多名学生的田湾小学开设了芦笙兴趣小组,把芦笙知识带进课堂,让更多学生了解、学习、传承苗族优秀传统文化。县三小编排节目《傣娃乐》、县民中开展的采野草染花饭民族文化技能传习活动等,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付诸实践,培养学生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县四小学生学跳壮族纸马舞

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全县各学校以“民族团结”为主题出黑板报、开展手抄报比赛及展览活动。金厂镇幼儿园等学校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进行墙面设计,将苗族、壮族、傣族等少数民族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让师生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民族团结共发展的教育,营造和谐友爱的民族团结好氛围。仁和镇阿峨小学利用美术课和每周兴趣小组活动时间,讲授壮族农民版画及创作知识,引导学生们把见到的、听说的、喜爱的人物、景物等用版画形式展现出来。通过版画创作,陶冶了学生们的情操,培养了创造力,提高了艺术鉴赏力,师生也了解了更多的少数民族民间艺术。

发挥重要节日的引导作用。抓住“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元旦等重要时间节点,编排少数民族舞蹈,汉族师生与少数民族师生共同表演节目,把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其中。借助世界读书日、民族团结宣传月等时机,引导师生了解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

坡脚镇中心校举办民族团结朗诵比赛

发挥实践活动的融入作用。为更好地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各学校多渠道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如县民中、三小、坡脚镇中心校等在壮族花饭节来临时,邀请当地壮族老人带领学生一起制作花糯饭。县教育体育局组织的“礼赞新中国 奋进新时代”演讲比赛中,部分选手用朴实的语言讲述身边少数民族老师艰苦奋斗、共创美好生活的动人故事。马白镇中心学校、金厂民族小学、田湾小学等学校把竹竿舞、民族健身操等充实到学生的大课间活动中,并将少数民族舞蹈作为校园集体舞,让师生们在和谐大家庭中感受到各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各学校还把民族文化融入国旗下演讲、手抄报比赛等活动中,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使民族团结教育与学校活动深度融合,让学生对民族文化有更深的理解,民族自豪感,民族认同感不断加强。

出实效,收获累累硕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

马关县各学校紧紧抓住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特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树立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增强了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民族团结教育之花红遍校园。目前,全县共创建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25所,申报待评估认定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26所,创建县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74所,创建率达94.7%。

小坝子中心校学生学习吹芦笙

2019年,在省教育厅、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组织的“爱国主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系列活动”中,马关县4名教师和5名学生的观后感在5111份征文来稿中脱颖而出并获奖;在云南省第三届学校民族团结教育读书活动中,县第一中学文育俊老师的论文《砚山县彝族阿扎支系草马节的文化内涵》获民族团结征文比赛中学教师组二等奖,金厂镇中心学校杨秋燕同学的作品《家乡美》获民族团结绘画比赛中学组三等奖;县第一中学教师韦璐璐在省第四届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说课比赛上获高中组二等奖。在云南省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县二小的表演节目《红星鼓韵》获小学组器乐类三等奖,县职高的表演节目《苗岭连北京》获中学组声乐类三等奖,县三小的表演节目《傣娃乐》获小学组舞蹈类三等奖,南捞乡中心校的绘画作品《童趣》获中学绘画组二等奖。这些奖项的获得,充分展示了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在马关各学校,各民族师生用智慧和双手播撒着希望,也收获着幸福,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绚丽绽放于多彩的民间艺术之乡。

(徐永春)

(本版图片由马关县教体局提供)

(编辑 侯佑琴)

(排版 曾炜)

(审核 李正红)

媒体· 矩阵

  • 文山日报
  • 新闻综合频道
  • 综合广播
  • 交通广播
  • 新文山
  • 文山发布网
  • 文山发布客户端
  • 文山发布微信公众号
  • 视听文山微信公众号
  • 学习强国文山州学习平台
  • 文山发布新浪微博
  • 文山发布视频号
  • 视听文山视频号
  • 视听文山头条号
  • 视听文山抖音号
  • 视听文山快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