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文山州融媒体中心账号
老黑箐:共建和谐文明新村
发布时间:2020-04-24 09:25:33 阅读 8368
共建和谐文明新村
—— 兴街镇老黑箐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纪实
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近几年来,西畴县兴街镇老街行政村老黑箐村小组党员群众大力弘扬“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等活动,大力发展烤烟产业和打工经济,家家户户走上硬化路、住上小别墅、饮上幸福水、过上好日子,呈现出民族团结、和谐共处、安康乐业的美好景象。
党建引领聚民心 民族团结促进步
在创建工作中,老黑箐村党支部坚持以建强党组织为引领,紧扣基层组织服务能力和引导能力的提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完善村党支部、村民小组、妇代小组、治安联防队、民族文艺队等各套组织活动的规章制度,切实做到有组织管事、有规章理事、有人员干事。通过采取党员“传帮带”形式,切实将决战脱贫攻坚与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紧密结合起来,全村群众的民族团结意识得到明显提升。同时,开展了“民族团结示范村(户)、生态村、文明村、平安村”创建活动,并在推进过程中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纳入村规民约管理范畴,确保创建活动有据可循、持续稳定。多年来,老黑箐村从未发生过一起因涉及民族因素的群体性矛盾纠纷事件。
夯实基础强后劲 美化环境添魅力
老黑箐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实施“生态修复、水利设施、土地整治、道路硬化、村庄美化、产业发展、扶贫开发、路灯安装、机制建设”九大工程,着力解决全村水利、动力电、道路、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最后一公里”。通过引导广大村民共同投工投劳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全村上下民族团结齐抓共管、和谐乡村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改善了广大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针对人居环境“脏乱差”的情况,老黑箐村依托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发挥区位、资源、生态三大优势,挖掘历史、民族、喀斯特三种文化,按照“全域规划、项目策划、多元整合、分步实施”的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思路,一方面同心协力抓好村子人居环境整治;另一方面,积极争取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60.3万元,实施了踩花山、斗牛场等集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农耕体验、餐饮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民族特色生态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依托民族传统文化,加快乡村旅游业发展,增加村民收入。2018年,仅花山节期间,老黑箐村共接待游客6万余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万元以上。
拓宽增收新渠道 发展产业齐致富
培育发展产业,是实现长期稳定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老黑箐村党支部针对本村产业“小、散、弱”的实际,充分挖掘该村独特的生态、区位和资源优势,以农业科技为支撑,注重长短结合,大力培养党员创业就业示范户,带动全村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和外出务工增加经济收入,加快了村民增收致富的步伐。
大胆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创新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让群众跟着龙头企业发展产业的信心更加坚定。截至目前,全村群众共实施土地流转380亩,参与发展猕猴桃产业,实现户均增收1500元;发展烤烟种植12户400余亩,实现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外出务工及务工增收30户100余人,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贫困户参与合作组织发展产业8户,实现户均增收500元以上;积极发展养猪、养鸡等传统养殖业,有效促进了村民收入的增加。2019年,全村群众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1万元以上,为民族团结进步、村庄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州创建办提供)
(编辑 刘梅)
(排版 郭韦)
(审核 李正红)